合同权利转让若干争议问题研究──兼评《合同法草案》有关债权让与之条款
被引量:3
出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30-34,共5页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共引文献17
-
1郭玉军,徐卫莲.论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的法律问题——兼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贸易中应收款转让公约草案》[J].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02,5(1):193-220.
-
2刘宇阳.建筑承包合同中的情势变更制度研究——中国与德国法的比较与借鉴[J].楚天法治,2018,0(36):162-164.
-
3张明皓.代位权制度之法律完善[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5(2):42-44.
-
4黄冠,李蕾.论我国代位权制度的废除[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6):72-76.
-
5王海波.投保人利益至上:保险合同成立制度的思考[J].学术交流,2006(4):60-63. 被引量:1
-
6王岚.流质契约禁止:合理反思与制度回归[J].前沿,2008(2):118-121. 被引量:4
-
7杨柠.论可撤销合同[J].保定学院学报,2009,22(6):58-60. 被引量:1
-
8王利明,姚辉.人大民商法学:学说创见与立法贡献[J].法学家,2010(4):43-51. 被引量:5
-
9朱颖俐.论我国显失公平制度的缺陷及其重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6):75-80. 被引量:1
-
10王丽萍.论债权人的代位权[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8-10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27
-
1孙宪忠.物权法基本范畴及主要制度的反思(上)[J].中国法学,1999(5):53-63. 被引量:88
-
2裴丽萍.论债权让与的若干基本问题[J].中国法学,1995(6):72-78. 被引量:18
-
3王利明.关于物权法草案中确立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J].法学,2005(8):3-9. 被引量:49
-
4龙卫球.债的本质研究:以债务人关系为起点[J].中国法学,2005(6):80-96. 被引量:31
-
5[日]铃木禄弥 渠涛译.《物权的变动与对抗》[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4-41页.
-
6郑玉波.《民法债编总论》[M].三民书局,1996年第15版.第329页.
-
7[德]卡尔·拉伦茨 王晓晔译.《德国民法通论》(上)[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45页.
-
8崔建远.《合同法》[M].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73页.
-
9我妻荣 王书江 张雷译.《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页187—18,193,195.
-
10[德]梅迪库斯 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2-93页,第159-161页,第76页.
二级引证文献33
-
1王轶,杨治朋.应收账款转让规则的立法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2):38-43. 被引量:2
-
2陈旭旭.论债务人知悉制度对债权让与规则的影响——以《民法典合同编(草案)》“第335条”切入[J].宜宾学院学报,2019,19(8):73-81. 被引量:1
-
3王建源.论所有权保留之延伸[J].比较法研究,2005,19(2):65-74. 被引量:4
-
4鲍家志,梁庆秋.论债权的二重让与——从比较法角度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5):90-94. 被引量:1
-
5张良.完善我国债权让与制度的思考[J].中州学刊,2006(5):93-95. 被引量:2
-
6卫绪华.论债权二重让与中的权利归属确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56-58.
-
7申建平.债权双重让与优先权论[J].比较法研究,2007,21(3):60-67. 被引量:20
-
8申建平.债权让与无因性之探讨[J].学术交流,2007(7):40-42. 被引量:2
-
9王屹东.同一债权双重让与不适用善意取得[J].人民司法,2009(10):17-20. 被引量:11
-
10司丹.论合同中的附随义务[J].法制与经济,2010,19(4):85-86.
-
1王红艳.浅论合同权利转让对债务人的效力[J].时代财会,2003(10):30-32.
-
2徐瑛.合同权利转让的通知问题之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7,0(8):114-114.
-
3焦正俊.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第一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七)——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J].贵州农村金融,2004(8):38-39.
-
4岳玥.论合同转让中仲裁协议的效力[J].学理论,2011(17):103-104.
-
5张洁.对中国合同法草案的两点思考[J].经济与法,1999(1):36-37.
-
6来自媒体的声音[J].中国人大,2006,0(7):39-39.
-
7李大宏.发生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变化——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采访日记[J].瞭望,1998(36):4-5.
-
8杨建勇,郭海容.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区分问题研究──兼评合同法草案有关规定[J].河北法学,1999,17(2):68-69.
-
9本刊记者.合同法草案的焦点问题以及不同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胡康生访谈录[J].人大工作通讯,1998(23):20-24.
-
10观点[J].中国人大,2006,0(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