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价值自觉和人格缔造
被引量:1
出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84-89,共6页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
1毕世响.罪恶文化里的儿童青少年——教育与人的觉醒[J].上海教育科研,2013(8):21-24.
-
2张芳德.道家“个体生命之我”的发现[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0(4):7-9.
-
3宋发群.道家“个体生命之我”的发现[J].铜仁学院学报,2009,3(1):33-36.
-
4张运华.陈献章对悦生恶死观念的批判与道家思想的影响[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21-24. 被引量:2
-
5何小青.论“中庸之道”的新伦理价值[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4(2):66-69. 被引量:5
-
6孙海霞.自由存在者:黑格尔人格思想探究[J].道德与文明,2011(2):63-67.
-
7杨玉昌.论叔本华从自在之物到生命意志的转变及其人学意义[J].河北学刊,2016,36(2):32-38. 被引量:1
-
8李昌舒.论王弼之“无”的美学意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5(2):80-85.
-
9渠长根,贺艳秋.人生哲学之人格范畴比较研究[J].许昌师专学报,2000,19(1):1-5. 被引量:1
-
10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8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