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历史、虚构与中国古代叙事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浦安迪先生说:“任何对中国叙事之性质的探原,其出发点必须承认历史编纂学以及某种意义文化大成的‘历史主义’的巨大重要性。事实上,如何界定中国文学叙事范畴的问题最终归结在传统文明之间是否的确存在其两种主要形式——历史编纂学与小说——的内在可比性。”①浦先...
作者 毛宣国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1期6-8,共3页 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3

  • 1谢晓河,余素青.虚构话语:言语行为和非交际性[J].外语研究,2005,22(3):1-6. 被引量:2
  • 2[1]Bonomi A,Zucchi S.A Pragmatic Framework for Truth in Fiction[J].Dialectica,2003,57(2):103-120.
  • 3[2]Hamburger K.The Logic of Literature[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3:45.
  • 4[3]Searle J R.Express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 5[4]Currie G.The Nature of Fi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71.
  • 6[5]梅伊.语用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 7[6]沃尔夫冈·伊瑟尔.虚构与想像:文学人类学疆界[M].陈定家,汪正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 8[9]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4-99.
  • 9[10]Lamarque P.Fiction and Reality[M]// Philosophy and Fiction.New Zealand:Cybereditions Co.Ltd,2000:71-90.
  • 10王国维.释史[A].王国维.观堂集林(第1册)[C].北京:中华书局.1959.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