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含意思维的意义──“含意本体论”的新理性主义思想初探
被引量:2
出处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5,共4页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共引文献98
-
1张立新,张权.会话含义显隐性分级——大学英语听力测试的语用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3(6):25-29. 被引量:6
-
2杨柳.话语制约因素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华章(初中读写),2007(9):149-149.
-
3范宏雅.话语含意的认知模式探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157-158.
-
4孙晓青.含意理论对海明威冰山风格的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2):39-42. 被引量:1
-
5符其武.关于含意问题理论的评述[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7(1):59-63. 被引量:1
-
6牛保义.英汉语篇含意衔接琐议[J].外语学刊,1999(1):35-42. 被引量:20
-
7高卫东.论常规含意、标准含意和一般含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1(4):16-20. 被引量:5
-
8钟百超.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常规关系[J].外语学刊,1998(2):65-69. 被引量:8
-
9杨彦.汉语变化及汉语变化衍生方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5):222-223.
-
10熊前莉.隐含与主题——析《克林顿面对国民》讲话中隐含的会话特征[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1999,12(3):39-41.
同被引文献42
-
1封宗信.论文学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学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S1):22-28. 被引量:16
-
2钱冠连.翻译的语用观──以《红楼梦》英译本为案例[J].现代外语,1997,20(1):33-38. 被引量:45
-
3杨萍.关联理论与句式风格[J].现代外语,1997,20(1):64-66. 被引量:16
-
4姜可立.文学言语行为及其符号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9):10-12. 被引量:9
-
5苗兴伟.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J].外语学刊,1999(1):25-29. 被引量:38
-
6邵志洪.语义变异与语用变异[J].外国语文,1999,24(3):50-53. 被引量:7
-
7黄子东.语用与翻译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3):6-8. 被引量:8
-
8李雅新.《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风格分析──语用学应用探讨一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20(4):18-27. 被引量:43
-
9王胜宝.“会话含义”与小说对话的理解和翻译[J].中国翻译,1996(3):16-19. 被引量:17
-
10刘立辉.语境结构和诗歌语义的扩散[J].外国语文,1994,19(1):40-4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莫再树,贺华锋.我国商务英语合同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117-119. 被引量:3
-
2郑红艳.从格赖斯合作原则看简·奥斯丁的语言艺术[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8,16(1):87-91. 被引量:2
-
3向明友.语用学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外语,2007,4(2):23-28. 被引量:14
-
4杨明辉,翟宇卉.文学语用学视角下的会话含义研究——以简·奥斯丁的作品为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2-94. 被引量:3
-
5杨明辉,翟宇卉.文学语用学视角下的会话含义研究——以简·奥斯丁的作品为例[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2,20(3):84-87. 被引量:4
-
6秦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语用解读——文学语用学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1):105-107. 被引量:1
-
7饶丹,谢华.从言语反讽视角看《爱玛》中的人物性格特征[J].作家,2015,0(10X):94-95.
-
1娄玉,姚春林.含意本体论与成语翻译[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169-171.
-
2钟百超.我国古代“含意现象”研究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33-136. 被引量:1
-
3赵雪予.含意本体论与翻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5):131-133.
-
4刘华文.“道”与“逻各斯”在汉诗英译中的对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52-55. 被引量:10
-
5陈婷.朱光潜翻译思想初探[J].北方文学(下),2015,0(7):126-126.
-
6朱宝锋.辜鸿铭的翻译思想初探[J].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1):182-185. 被引量:7
-
7杨璐.《说文解字》中符号学思想初探[J].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7):194-194.
-
8刘丹娜.翻译家杨宪益及其翻译思想初探[J].文教资料,2016(22):18-19. 被引量:2
-
9田琴.瞿秋白翻译思想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7):58-59. 被引量:1
-
10徐盛桓.含意本体论和句法语用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1):2-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