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8年第4期76-79,共4页
Qinghai Journal of Ethnology
同被引文献19
-
1陈乃雄.五屯话初探[J].民族语文,1982(1):10-18. 被引量:53
-
2赵生深等.《青海古代文化》第116-118页.青海人民出版社.
-
3《晋书》[M].卷八十六.《张轨传》.
-
4《晋书》[M].卷一百二十六.《秃发利鹿孤载记》.
-
5《汉书》卷九十九.《王莽转》.
-
6《西宁府新志》卷三十五.《艺文志》.
-
7清·《西宁府新志》卷二十五《官师》史昭、董汝汉、龙膺等传.
-
8清·《西宁府新志》卷十一.《建置·学校》.
-
9(乾隆)《循化志》卷三.第129页.
-
10清·《西宁府新志》卷十.
二级引证文献8
-
1张璠.儒学海外传播背景、学术史梳理及主要问题研究[J].文化与传播,2020,9(2):43-52. 被引量:1
-
2马婧杰.浅谈道教文化对青海河湟地区民族文化影响——以道教正一派在河湟地区传播影响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1,22(4):169-172. 被引量:1
-
3马婧杰,马明忠.青海河湟地区藏传佛教与道教互动[J].青海民族研究,2013,24(3):89-92. 被引量:3
-
4杨文炯,樊莹.多元宗教文化的涵化与和合共生——以河湟地区的道教文化为视点[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6):44-52. 被引量:16
-
5蒲生华.口承民俗视阈中的河湟道教信仰[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3):77-83.
-
6鄂崇荣.青海道教与多元宗教文化互动研究[J].青藏高原论坛,2017,5(4):102-107. 被引量:1
-
7杜玮.民和巴州石佛寺石像初探[J].中国土族,2020(3):56-60.
-
8何威,周晨晖.河湟民族走廊与中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以明清时期为中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5):74-81.
-
1先巴.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青甘宁地区的兴衰[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3):36-41. 被引量:3
-
2彭建兵,雷励.晋唐时期河西佛经翻译之特点分析[J].五台山研究,2013(1):21-24. 被引量:1
-
3马婧杰.试析青海东部河湟地区民俗与道教——以民和、乐都两县民俗与道教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07,18(1):159-164. 被引量:6
-
4杨发鹏.十六国时期河西僧人受戒情况考略[J].五台山研究,2012(1):31-34.
-
5陈松梅.河西地区魏晋告地文书中道教思想考释[J].敦煌学辑刊,2009(1):94-103. 被引量:3
-
6田晓光.大美河西[J].西部大开发,2010(9):88-89.
-
7王政林.元代河西走廊基督教传播述论[J].青年文学家,2012,0(1X):227-228.
-
8李健胜.河西儒学对吐蕃的影响[J].西藏研究,2011(5):57-65. 被引量:1
-
9韩锋,高情情.汉代儒学在河西地区传播的原因[J].西夏研究,2015(1):112-119.
-
10李艳.简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佛教的发展[J].甘肃高师学报,1999,3(3):81-8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