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朱熹的科技伦理思想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朱熹继承和发展孔子以来儒家关于知识的道德价值的思想,并提出格物致知,从而形成了他的科学的道德价值的观念。虽然他没有阐明科学与道德之间的真正关系,但他关于格自然之物具有道德价值的科技伦理思想是有意义的。
作者
乐爱国
高令印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9-92,共4页
Confucius Studies
关键词
科技伦理思想
朱熹
科学的道德价值
科学研究
尊德性而道问学
尊德性与道问学
“理一分殊”
穷理
物致知
研究方法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5
1
戈国龙.
论内丹学中的阴阳交媾[J]
.世界宗教研究,2002(1):37-47.
被引量:4
2
唐鑫.
朱熹和颜元格物致知思想之比较[J]
.文教资料,2007(11):99-101.
被引量:1
3
叶舒宪.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世纪性潮流[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33-38.
被引量:16
4
乐爱国,高令印.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历史作用[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7(1):54-58.
被引量:10
5
梁励.
朱熹德育思想初探[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2(2):84-89.
被引量:1
6
卢美松.
朱熹的教育目的论和教育内容论浅释[J]
.教育评论,1990(6):50-51.
被引量:3
7
黄保万.
朱熹格物致知论与文化结构——从物理系统看朱熹格物致知论的合理性[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8(6):63-67.
被引量:1
8
李太平.
朱熹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1):64-68.
被引量:2
9
崔永东.
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4,12(4):22-25.
被引量:2
10
李越,司晓宏.
朱熹《小学》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拾粹[J]
.唐都学刊,1991,7(2):87-8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高成鸢.
“水火”范畴是中华文化的轴心——兼论“阴阳”的归纳、“格物”的诠释[J]
.社会科学论坛,2014(8):4-30.
被引量:4
2
时名早,李士金.
朱熹道德思想研究论文述评(2000-2004)[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1):58-60.
被引量:1
3
时名早,李士金.
朱熹道德思想研究论文述评(1990—1999)[J]
.黑河学院学报,2015,6(6):106-109.
被引量:1
4
王敬华.
事实与价值:朱熹的“格物致知”论及其德育启示[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1):28-3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马晓峰,陈冬,徐亚男.
从哲学角度看当今医者心理[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4):52-53.
被引量:2
2
高成鸢.
扁担的研究——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J]
.社会科学论坛,2019(2):16-35.
3
吴仲煜.
浅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分歧[J]
.文学教育,2021(6):61-63.
4
刘宁,贾春华.
中医阴阳的“天—地—人”体验哲学[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9-25.
被引量:11
5
张鹤童.
探究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阴阳范畴的体现[J]
.大市场,2021(1):3-4.
6
丁蕾,程熙腾,叶睿,戴淑青.
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阴阳应象理论的中医研究进展[J]
.临床误诊误治,2024,37(10):87-91.
7
宏格尔珠拉.
朱熹格物致知的哲学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9):42-43.
被引量:3
8
张梦良,李士金,舒婷,杨冰情,何以晴.
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认为赋之用就在“炫博”[J]
.青春岁月,2019(7):108-108.
9
赵雯钧,李士金,郭俊杰,岑艳.
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说只对一半[J]
.青春岁月,2019(9):100-100.
1
王尔.
“尊德性”与“道问学”[J]
.中外文化交流,2012(7):40-41.
2
韩星.
《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章疏解[J]
.江淮论坛,2015(6):103-108.
被引量:3
3
吴凯雷.
朱陆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关系之争[J]
.教师博览(下旬刊),2013,3(9):88-89.
4
王永灿.
和而不同——论孙夏峰对朱王之学的会通[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283-287.
5
贾未舟.
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及其思想史意义[J]
.山东社会科学,2008(1):79-80.
6
问学四境界[J]
.新华月报,2010(2):1-1.
7
宁新昌.
简论哲学的人文关怀——由金岳霖和冯契的问题谈起[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1-3.
8
吴立群.
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2):12-18.
被引量:1
9
余敦康.
玄学的学风[J]
.孔子研究,1994(3):16-17.
被引量:2
10
朱林,朱进.
知识的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职业虔敬[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1):46-50.
被引量:1
孔子研究
199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