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日新浪漫主义因缘论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的“新浪漫主义”不仅直接袭用了日本的汉字译词,而且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对“新浪漫主义”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的衍生关系,以及把“新浪漫主义”视为文学发展的最高阶段的历史定位,都主要受到了日本文坛,而不是欧洲文坛的影响。无论在理论阐释还是在创作实践上,“新浪漫主义”在中日两国都有权宜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作者 王向远
出处 《外国语文》 1998年第3期2-7,共6页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41

  • 1钱林森.20世纪法国新浪漫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J].外国文学研究,2001,23(1):82-89. 被引量:5
  • 2茅盾.文学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J].学生杂志,1920,7(9).
  • 3孟超.《梦醒后》[J].太阳月刊,1928,7.
  • 4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6页.
  • 5郭沫若同志答《文艺报》问.文艺报,1958,(7).
  • 6雁冰.《为新文学研究者进一解》[J].改造,1920,3.
  • 7茅盾.《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J].小说月报,1921,12.
  • 8沈雁冰.《创作的前途》[J].小说月报,1921,12.
  • 9沈雁冰.小说新潮栏宣言[J].小说月报,1920,(1).
  • 10田汉.新罗曼主义及其他[J].少年中国,1920,1(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