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安徽史学》
1998年第2期47-53,共7页
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同被引文献325
-
1赵书刚.清朝在台湾的施政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S1):27-33. 被引量:2
-
2郜耿豪,王平平.试论清朝末年的反割台斗争[J].军事历史研究,2001,15(2):48-58. 被引量:1
-
3张炜玮.光绪乙未年间反割台斗争的特点浅析[J].军事历史研究,2001,15(2):59-64. 被引量:2
-
4马钰.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始末[J].文史精华,2000(11):31-35. 被引量:1
-
5徐斌.《中山传信录》中有关钓鱼岛史料考述[J].海交史研究,2013(1):20-34. 被引量:3
-
6米庆余.琉球漂民事件与日军入侵台湾(1871—1874)[J].历史研究,1999(1). 被引量:16
-
7廖宗麟.刘永福并未任职台湾民主国[J].历史研究,1997(4):176-179. 被引量:2
-
8桑兵.甲午战后台湾内渡官绅与庚子勤工运动[J].历史研究,1995(6):76-86. 被引量:9
-
9戚其章.论乙未割台的历史背景[J].历史研究,1994(6):17-32. 被引量:4
-
10刘学照.略论李鸿章的对日观[J].历史研究,1990(3):109-11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陈明亮.情报、危机与防务:日本侵台背景下李宗羲与长江布防研究[J].近代中国,2022(2):163-183.
-
2黄飞.进退之间:台事交涉与李鸿章的面相变化[J].近代中国,2020(2):22-38.
-
3贾益.1874年日军侵台事件中的“番地无主”论与中国人主权观念的变化[J].民族研究,2009(6):88-98. 被引量:6
-
4李细珠.清末日本侵台与国人反割台运动研究述评[J].兰州学刊,2014(9):1-14.
-
5刘丽.论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申报》的舆论动员[J].阅江学刊,2014,6(6):72-78. 被引量:2
-
6王瑞成.危机与危机利用:日本侵台事件与李鸿章和淮军的转型[J].近代史研究,2016(2):56-73. 被引量:5
-
7曾志文.咸同之际清政府的兵舰外购——以总理衙门为视角的考察[J].广东社会科学,2017(2):138-147. 被引量:3
-
8朱浒,刘素敏.2016年清史研究综述[J].清史研究,2017(4):139-156.
-
9李彬.“军医”词名内涵探析[J].医学争鸣,2019,10(5):42-44. 被引量:1
-
10陈美霞.“牡丹社事件”报刊舆论研究——以《中外新报》《申报》《循环日报》为中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150-160. 被引量:3
-
1白纯.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之后清朝对台湾建省的讨论[J].军事历史,2002(4):45-48.
-
2陈政生.北洋海军与甲午海战[J].国防,1994(9):7-8. 被引量:1
-
3杨光楣.也谈清代同光年间“海防”与“塞防”之争的性质[J].史学月刊,1992(1):38-46. 被引量:2
-
4王玉华.“明是和局、阴为战备”──李鸿章处理台湾事件的指导思想初探[J].安徽史学,1997(4):33-36. 被引量:3
-
5石源华.蒋作宾:临危受命的军人外交家[J].世界知识,2008(6):62-63. 被引量:1
-
6金满楼.琉球是怎样陷落的[J].读书文摘,2013,0(2):28-30.
-
7杨震.《申报》对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评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1):102-105. 被引量:4
-
8孙克复.一幅绚丽的爱国主义画卷——甲午百年悼英魂[J].社会科学战线,1994(4):160-166.
-
9陈双燕,唐晓涛.近代中国的挑战与机遇——从福建船政局与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关系看晚清的近代化[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6(3):13-17.
-
10杨秀祖,侯雪峰.“征韩论”与中日甲午战争[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4,15(1):6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