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古稻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产稻闻名于世。那么,中国何时开始种稻?中国古稻有哪些种类?是从哪里起源的?又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古稻的种植和分布情况又怎样?等等。这是许多考古学、植物史学和农学史工作者一直关心的问题。
作者
吴梓林
出处
《人文杂志》
1980年第4期69-72,共4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古稻
出土稻谷
考古发现
粳稻
籼稻
河姆渡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中国新石器时代
起源
野生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96
1
安志敏.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和东传[J]
.文物,1999(2):63-70.
被引量:23
2
吴诗池.
浅论中国原始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J]
.农业考古,1998(1):87-93.
被引量:9
3
向安强.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J]
.农业考古,1998(1):212-222.
被引量:11
4
严文明.
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J]
.考古,1997(9):71-76.
被引量:37
5
游学华.
介绍台湾新发现的芝山岩文化[J]
.文物,1986(2):31-36.
被引量:6
6
魏京武,杨亚长.
从考古资料看陕西古代农业的发展[J]
.农业考古,1986(1):91-100.
被引量:16
7
朱乃诚.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和新思考[J]
.东南文化,1999(3):24-31.
被引量:13
8
葛季芳.
云南发现的有段石(石奔)[J]
.考古,1978(1):68-69.
被引量:6
9
汪济英,牟永抗.
关于吴兴钱山漾遗址的发掘[J]
.考古,1980(4):353-358.
被引量:17
10
杨式挺.
谈谈石峡发现的栽培稻遗迹[J]
.文物,1978(7):23-28.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7
1
安志敏.
中国的史前农业[J]
.考古学报,1988(4):369-381.
被引量:43
2
李昆声.
亚洲稻作文化的起源[J]
.社会科学战线,1984(4):122-130.
被引量:23
3
霍巍.
印度马哈嘎拉遗址出土的古稻[J]
.南亚研究季刊,1989(3):60-66.
4
林琳.
论百越水稻向中原地区及亚洲的传播[J]
.民族论坛,1996(4):69-75.
被引量:5
5
黄剑华.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探析[J]
.地方文化研究,2016,4(4):40-57.
被引量:7
6
夏秀敏,殷宇鹏,许卫红,吴妍.
水稻遗存在陕西华县东阳遗址的发现与探讨[J]
.人类学学报,2019,38(1):119-131.
被引量:8
7
陈恩志.
徐中舒《豳风》应为鲁诗说驳论[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22-32.
二级引证文献
86
1
杨肇清,张西焕.
略论河南境内史前稻作农业[J]
.中原文物,2000(5):15-17.
被引量:3
2
陈文华.
中国稻作的起源和东传日本的路线[J]
.文物,1989(10):24-36.
被引量:2
3
安志敏.
日本吉野ケ里和中国江南文化[J]
.东南文化,1990(5):191-199.
被引量:2
4
刘长江,孔昭宸.
粟、黍籽粒的形态比较及其在考古鉴定中的意义[J]
.考古,2004(8):76-83.
被引量:45
5
加尔利.卡斯帕罗夫,钟华.
为什么要建立“新年代学”(上)[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2(7):30-33.
6
张建民,鲁西奇,刘军.
“了解之同情”与人地关系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02(4):15-25.
被引量:18
7
夏格旺堆.
初论西藏史前农业的几个问题——兼与张亚生先生商榷[J]
.西藏研究,2001(3):122-129.
被引量:2
8
刘稚.
傣泰民族多元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民族形成[J]
.云南社会科学,2005(3):88-91.
被引量:3
9
何建木.
论远古中南半岛与中国西南的整体性格局[J]
.史学月刊,2005(8):13-19.
被引量:5
10
盛丹平,郑云飞,蒋乐平.
浙江浦江县上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长江下游万年前稻作遗存的最新发现[J]
.农业考古,2006(1):30-32.
被引量:17
1
左德.
换种记[J]
.江汉论坛,1965(8):9-12.
2
马铁.
读者来函[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1(3):94-94.
3
安志敏.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4):12-18.
被引量:1
4
黎汝标.
论布依族对古越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
.贵州文史丛刊,1992(1):75-77.
5
张璟.
找准自己的位置[J]
.作文成功之路,2017(1).
6
曹景泉.
要用全面观点去学习先进经验[J]
.江汉论坛,1965(17):32-35.
7
黎汝标.
论布依族对古越族稻作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民族研究,1992(2):87-91.
被引量:3
8
孟庆福,王义民,朱泓.
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体质特征的多元统计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1992(4):316-322.
被引量:1
9
李昆声.
亚洲稻作文化的起源[J]
.社会科学战线,1984(4):122-130.
被引量:23
10
李昆声.
云南在亚洲栽培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J]
.云南社会科学,1981(1):69-73.
被引量:42
人文杂志
198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