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学刊》
1980年第3期7-11,37,共6页
Seeking Truth
同被引文献16
-
1王富仁.“左联”研究点滴谈[J].文学评论,1985(2):64-66. 被引量:2
-
2周葱秀.鲁迅与左联[J].鲁迅研究月刊,1999(2):5-12. 被引量:3
-
3李新宇.鲁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基石(四)[J].鲁迅研究月刊,1998(8):5-11. 被引量:5
-
4李新宇.鲁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基石(三)[J].鲁迅研究月刊,1998(7):5-12. 被引量:5
-
5马文.团结战斗的里程碑——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J].社会科学,1980(1):113-121. 被引量:1
-
6王爱松.“大众化”与“化大众”[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6,33(2):27-35. 被引量:6
-
7刘炎生.“自由人”再认识[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3):248-257. 被引量:1
-
8陶长坤.对三十年代一次重大文艺论争的重新检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4(2):29-35. 被引量:1
-
9朱晓进.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三十年代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57-66. 被引量:9
-
10王一川.我选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大师[J].文学自由谈,1994(4):66-69. 被引量:21
-
1陈永志,陈青生.成仿吾在前期创造社的文艺观述评[J].齐鲁学刊,1984(4):92-97.
-
2张毓茂.论创造社时期的郭沫若[J].社会科学辑刊,1988(5):128-133.
-
3宋聚轩.“没有划一的主义”——论前期创造社的创作方法[J].齐鲁学刊,1989(1):29-34.
-
4龙泉明,白春超.前期创造社文学建设的现代意义[J].江汉论坛,1991(10):76-81.
-
5谢昭新.论前期创造社文学批评观[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0(4):419-427. 被引量:2
-
6王乃钦.试论郁达夫诗人气质的形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65-71.
-
7周惠忠.转换的与未转换的——创造社“方向转换”新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8(2):45-46. 被引量:1
-
8武德运.郑伯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1(2):23-27. 被引量:2
-
9李玉明.创造社浪漫主义主观性理论新探[J].江汉论坛,1986(3):41-44.
-
10孔小炯.论前期创造社浪漫主义理论的假定性[J].浙江学刊,1991(2):104-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