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能动性——与吴建国、崔绪治同志商榷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能动性即主动积极的起动力作用的活动性能;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物的能动性,也承认精神的相对能动性;能动性也是实践所具有的特性;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其能动性包括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本文不同意吴建国、崔绪治两同志认为"必须从实践的特性中剔除能动性"的观点。
作者
何祚榕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编辑室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关键词
主观能动性
实践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
精神
活动性
动力作用
马克思主义
不同意
特性
旧唯物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1
罗彩莲.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J]
.中国市场,2006(32):94-94.
被引量:2
2
吴建国,崔绪治.
坚持实践观上的唯物主义一元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80(6):47-65.
被引量:5
3
萧前,李秀林.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J]
.哲学研究,1959(3):16-23.
被引量:1
4
翟娟.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9):165-165.
被引量:4
5
张楚廷.
课程与哲学[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2(1):126-128.
被引量:2
6
谢翌,马云鹏,张治平.
新中国真的发生了八次课程改革吗?[J]
.教育研究,2013,34(2):125-132.
被引量:24
7
孙冶文.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问题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8):105-106.
被引量:1
8
刘玉芳.
探析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J]
.学周刊,2017(26):184-185.
被引量:2
9
邢晔.
用可能丰赡人生——课程的本义、隐喻与可能[J]
.教育视界,2019(3):53-56.
被引量:7
10
孙俐.
“佛系青年”成因及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探析[J]
.品位·经典,2022(2):146-14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邢晔.
作为客观的能动——课程的实践特性、客观能动性与底层逻辑[J]
.教育视界,2019(5):57-60.
被引量:2
2
曹淑兰.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原理的内涵及对人全面发展的启示[J]
.今古文创,2022(37):68-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邢晔.
过去从未来开始——课程的时间性、时间逻辑与时间意义[J]
.教育视界,2019,0(7):58-61.
被引量:2
2
邢晔.
境脉、社会与适应性存在——教育情境的三种路向[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0(1):29-35.
被引量:3
3
杨翠华,喻远洋.
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能动性因素分析及对策[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7(3):80-84.
1
徐经泽.
论认识论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兼与吴建国、崔绪治二同志商榷[J]
.东岳论丛,1981,2(3):38-43.
2
田其治.
也谈实践的定义——与吴建国、崔绪治二同志商榷[J]
.晋阳学刊,1981(2):46-49.
3
崔绪治.
精神文明的内部关系[J]
.中国社会科学,1984(3):189-190.
4
庄祖武.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看实践的涵义——与吴建国、崔绪治同志商榷[J]
.江淮论坛,1982(5):74-77.
5
李崇富,李景源.
关于实践的科学概念和真理的标准问题——与吴建国、崔绪治同志商榷[J]
.学术月刊,1982,14(3):28-31.
6
李鼎文.
只有人才有能动性,不是万物皆有能动性[J]
.中国社会科学,1982(3):26-28.
7
马立新.
信任的动力作用[J]
.中国行政管理,1989(10):11-12.
8
张绍龄.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动力作用[J]
.江淮论坛,1980(3):74-76.
9
纵瑞华.
应该如何理解作为阶级社会发展动力的“阶级斗争”[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7(2):94-98.
10
尹卫东.
管理哲学研究的创新力作──评李兰芬、崔绪治著《管理文化──管理哲学的新视野》[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6(3):141-142.
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