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体—客体关系问题和哲学基本问题是一回事吗?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认识论的主体—客体关系问题,同哲学基本问题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只有明确二者的区别,才能认识二者的内在联系。把认识的主体等同于精神,把认识的客体等同于客观存在,把主体—客体关系等同于精神与物质关系,都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甚至导致哲学路线上的偏离。
作者
刘奔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171-173,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认识客体
关系问题
认识论
认识主体
马克思恩格斯
本体论
辩证唯物主义
精神活动
唯心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2
1
黄枬森.
《批判哲学的批判》一书简评[J]
.哲学研究,1980(5):73-75.
被引量:1
2
朱光潜.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译文的商榷[J]
.社会科学战线,1980(3):36-42.
被引量:21
3
李德顺,赵剑英.
论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J]
.中州学刊,1988(6):7-12.
被引量:7
4
陈先达.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几点想法[J]
.哲学动态,1988(12):24-26.
被引量:11
5
郭湛.
人的主体性的进程[J]
.中国社会科学,1987(2):55-64.
被引量:39
6
高清海,秦光涛.
主体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中的意义[J]
.现代哲学,1987(1):35-37.
被引量:1
7
任平.
“认识社会关系”简论[J]
.学术月刊,1987,19(7):25-29.
被引量:2
8
肖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J]
.东岳论丛,1983,4(2):22-24.
被引量:10
9
李景源.
马克思的主体-客体理论[J]
.哲学研究,1983(3):6-13.
被引量:6
10
刘奔.
认识的主观因素和主体的能动作用——谈认识与主体的关系[J]
.社会科学研究,1982(2):51-5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何士青.
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政治学解读[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359-366.
被引量:2
2
荣鑫,郗戈.
主体性问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哲学门,2014,15(2):321-334.
被引量:1
3
周平,兰梁斌.
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逻辑向度与实现路径——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4,45(4):194-20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王岩云.
美好生活权的法理意涵[J]
.人权研究(辑刊),2023(1):23-40.
2
李军.
西北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分析[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8-72.
被引量:11
3
何士青,齐楚燕.
以科技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基于法伦理学维度[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5):1-11.
1
胡宝琛.
在主体—客体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J]
.人文杂志,1984(5):52-58.
2
何勇.
关爱老人必须精神与物质并举[J]
.考试周刊,2011(51):240-240.
3
刘奔,李连科.
在主体—客体问题上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J]
.人文杂志,1983(6):50-56.
4
吴玉黎.
《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一章 一切从实际出发[J]
.理论学刊,1984(1):31-38.
5
张尚仁.
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联系和区别[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2,3(2):3-8.
6
刘奔,李连科.
主体—客体关系的辩证法[J]
.江汉论坛,1983(4):23-27.
7
骆天银.
试论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8(3):22-26.
被引量:1
8
黄德华.
考察人的两条哲学路线——兼评“一般人道主义”[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4,38(1):15-20.
9
吴建国,崔绪治.
试论认识的源泉及其与真理标准的关系[J]
.学术月刊,1980,12(12):18-23.
被引量:1
10
李连科,刘奔.
试论主体—客体的关系[J]
.学习与探索,1983(3):4-10.
被引量:1
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