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以讹传讹小议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词汇发展史上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词实际上是被弄错了,或者至少是“走了样”。可是并没有得到纠正,而是一错再错。最后,错的就是对的了,其本来面目除专门从事词源研究的人之外,反而无人知晓。我们说“以讹传讹”就是指这种现象。讹误的原因之一是所谓的“语言惰性”(linguistic laziness)。一方面,有些词因为太熟熟,人们就马虎对待,以致某些音被遗漏或者变样。另一方面,有些词因为生疏、拗口(尤其是外来词),人们不想费事把它们的每个音弄清楚、发准确,觉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天长日久,“差不多”就变成了“差得多”。
作者 金定元
出处 《外语教学》 1981年第4期51-52,共2页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