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文学的阶级性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解放后,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相似,在文学艺术这个领域,人们普遍地、经常地在使用阶级性这一概念和议论阶级性这一问题。可以说,自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后,文艺的阶级性问题就成为不少人议论的中心了。理解、分析文学艺术这一社会现象,是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还是撇开或掩盖阶级社会中阶级存在及其重大作用这一根本事实。
作者
毛星
出处
《文学评论》
1979年第2期22-39,共18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阶级性
阶级观点
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文学作品
人性论
阶级社会
思想感情
文学艺术
思想体系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77
1
自由地讨论,深入地探索——关于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一文的讨论[J]
.文学评论,1986(3):3-15.
被引量:15
2
刘再复.
论文学的主体性(续)[J]
.文学评论,1986(1):3-20.
被引量:69
3
刘再复.
论文学的主体性[J]
.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79
4
朱立元.
论典型的复杂性与审美价值——兼评刘再复同志的“二重组合原理”[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7(3):129-141.
被引量:5
5
刘再复.
两级心理对位效应和文学的人性深度——关于“人物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心理依据的探讨[J]
.文艺理论研究,1985(2):10-27.
被引量:9
6
王善忠.
社会主义文学与人道主义问题[J]
.文学评论,1984(1):24-33.
被引量:4
7
刘再复.
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J]
.文学评论,1984(3):24-40.
被引量:50
8
李之蕙.
关于“人物性格二重组合原理”的争鸣[J]
.文学评论,1984(6):115-119.
被引量:1
9
张韧,杨志杰.
从《啊,人……》到《人啊,人!》——评近几年文学创作中的人性、人道主义问题[J]
.文学评论,1984(2):3-12.
被引量:4
10
文礼平.
文学的共鸣现象及其发生的原因[J]
.文学评论,1961(2):1-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李世涛.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阶级性与共同人性[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2):5-13.
被引量:1
2
李世涛.
“自律”与“他律”之间的变奏——新时期文艺美学对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的探讨[J]
.阴山学刊,2007,20(3):11-16.
3
李世涛.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中的人性、人道主义问题[J]
.艺术百家,2010,26(1):34-44.
被引量:4
4
季水河.
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论争与文学主体性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2):98-105.
被引量:2
5
李若愚,汪正龙.
文学主体性理论:缘起、论争与评价[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63-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陈启权.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人性化书写[J]
.芒种,2012(20):203-204.
2
刘延福.
以人为本与当代文学的精神[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38-42.
3
王菲斐.
《生死朗读》——透过人性看文明之无奈[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97-98.
被引量:1
4
郭莎,李宁.
20世纪50年代文艺界关于人道主义的“百家争鸣”[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4-87.
5
刘赛雄,胡强.
论威尔斯《爱情与路维宪先生》中的心智焦虑[J]
.江淮论坛,2018(1):146-150.
6
丁国旗,贾洁.
2015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综述[J]
.中国文学年鉴,2016(1):663-684.
7
王冬梅.
从启蒙到世俗的文学转型——兼论“个人化写作”的文化意义[J]
.山东社会科学,2020,0(1):154-158.
被引量:5
8
汪旭.
复调、狂欢与时空体: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人学价值探寻[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1(4):78-85.
1
林志浩.
评在“长恨歌”主题思想讨论中的一些超阶级观点[J]
.文学遗产,1958(217):1-1.
2
关于古典文学的人民性和进步性问题[J]
.文学遗产,1960(333):1-1.
3
孙文光.
坚持用阶级观点研究《红楼梦》[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3,1(2):124-129.
被引量:1
4
吴云.
试论鲁迅分析文艺遗产的阶级观点[J]
.天津师院学报,1976(5):54-57.
5
楊仁敬.
文学欣赏不能脱离阶级观点[J]
.文学评论,1965(3):72-74.
6
应该用什么观点去评价作家和作品?——评王季思“宋元文学史”讲义之二[J]
.文学遗产,1958(236):1-1.
7
刘纲纪.
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J]
.文学评论,1980(2):36-44.
被引量:12
8
孙文光.
坚持用阶级观点研究《红楼梦》——评《红楼梦》研究中的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观点[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3,1(1):47-53.
9
刘玉凯.
文学是战斗的——批判资产阶级的文艺观[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6,1(2):69-73.
10
黄新康.
鲁迅文艺思想与中国当代文学运动之一瞥[J]
.学术研究,1995(6):112-116.
文学评论
197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