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理论的两个主要目的是:把现有的资料组织成为连贯系统的体系,通过确立可能富有成效的深入探索的目标,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就犯罪学理论而言,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即给旨在控制、减少、消除或预防犯罪和违法行为的行动方案提供若干逻辑根据。但是我们在系统阐述全面适当的犯罪起因或犯罪决定因素方面,遇到了某些困难,其中之一便是精确地规定什么东西构成反社会行为的问题。肖尔说(1971年):"反社会行为不是一种诊断学的范畴。
作者
哈罗德.J.维特尔
杰克.赖特
储槐植
出处
《国外法学》
1980年第4期6-8,共3页
关键词
犯罪原因
犯罪学理论
反社会行为
人本主义
犯罪行为
犯罪人
社会学理论
决定因素
系统阐述
精神病学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1
王冠华.
爱国运动中的“合理”私利:1905年抵货运动夭折的原因[J]
.历史研究,1999(1):4-20.
被引量:23
2
季卫东.
中国法文化的蜕变与内在矛盾[J]
.比较法研究,1987,1(4):1-12.
被引量:19
3
伍媛媛.
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J]
.中国档案,2014(4):82-83.
被引量:4
4
张晋藩.
综论独树一帜的中华法文化[J]
.法商研究,2005,22(1):138-145.
被引量:20
5
游劝荣.
违法成本论[J]
.东南学术,2006(5):124-130.
被引量:45
6
张伟仁.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下)[J]
.中外法学,2011,23(1):6-23.
被引量:14
7
黄超.
“文明冲突论”的三种历史形态——美国《排华法案》的意识形态反思[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4):44-48.
被引量:5
8
邹奕.
排华法案的宪法争议——美国排华判例中“国会全权”原则检讨[J]
.环球法律评论,2013,35(5):132-150.
被引量:8
9
陈若萱.
非法移民与其背后的美式民主[J]
.人民政坛,2016,0(10):38-3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孙慧娟.
排华法案时期华人非法越境美国现象探析——以中国传统法文化为视角[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7(2):79-89.
1
水一方.
被亵渎的爱心[J]
.检察风云,2005(17):80-80.
2
阮俊华.
伤害案件的辩论焦点和答辩重点[J]
.人民检察,2000(5):30-31.
3
陆兆法,肖军.
对部分死刑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探讨[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S2):186-189.
被引量:1
4
谢佳.
回家路漫漫[J]
.人民公安,2017,0(4):14-15.
5
欧阳波.
建议对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无期徒刑[J]
.法学,1992(1):36-37.
被引量:2
6
胡思远.
暴力犯罪起因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2008(36).
被引量:1
7
周泰来.
探析“拜金主义对罪犯心理的影响”——兼就《对罪犯的道德教育应以人为本》与李小群同志商榷[J]
.中国监狱学刊,2004,19(4):46-48.
8
林尚立.
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国家——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反思[J]
.复旦政治学评论,2009(1):1-17.
被引量:12
9
陈伟.
司法裁判正义性的逻辑根据[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29(9):16-22.
被引量:4
10
阳作洲.
案件的疑点及其逻辑根据[J]
.现代法学,1989,11(1):74-76.
国外法学
198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