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永乐大典》的编纂及其价值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纂修《永乐大典》的社会时代背景纂修《永乐大典》的直接起因是:明成祖朱棣在1402年篡夺了他的侄儿对明王朝的统治权,恐怕全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不服,为了笼络他们,便在1403年(永乐元年)开始了《永乐大典》的纂修工作。由于他想广泛的进行笼络知识分子并夸耀文治,所以他对于这一纂修的内容,企图越丰富越好,卷帙的数目越能超越前人越好。
作者
王重民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0年第2期336-342,共7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永乐大典
朱元璋
纂修
学术思想
知识分子
正统派
四库全书
百科全书
古典文学
编纂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67
1
郝艳华,洪涛.
新辑《永乐大典》所载《诗话总龟》佚文[J]
.文献,2005(4):280-283.
被引量:2
2
张升.
《永乐大典》遭劫难的真相[J]
.河北学刊,2004,24(4):201-205.
被引量:1
3
张升.
《永乐大典》副本流散史[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4):92-95.
被引量:2
4
黄燕生.
《永乐大典》征引方志考述[J]
.中国历史文物,2002(3):74-82.
被引量:11
5
徐培均.
关于《永乐大典》所载易安词的真伪问题辨证[J]
.文学遗产,2005(2):142-144.
被引量:1
6
徐雁.
中国历史藏书重要术语诠释[J]
.图书情报知识,1989,6(1):55-57.
被引量:1
7
张升.
再谈嘉业堂藏《永乐大典》的下落[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3):78-79.
被引量:1
8
廖铭德.
图书厄运史[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23(5):94-96.
被引量:7
9
虞万里.
有关《永乐大典》几个问题的辨证[J]
.史林,2005(6):21-36.
被引量:12
10
孙果清.
《永乐大典》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地图——潮州[J]
.地图,2006(3):100-10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虞万里.
有关《永乐大典》几个问题的辨证[J]
.史林,2005(6):21-36.
被引量:12
2
代洪波.
1979—2012年国内《永乐大典》研究述略[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1):98-100.
被引量:2
3
蒋永福.
文献秩序·思想秩序·统治秩序——中国古代文献整理活动中的秩序建构逻辑[J]
.求是学刊,2013,40(2):147-156.
被引量:11
4
白清礼,史伟衡.
《永乐大典》的书厄、流散及其文化传承[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3(4):66-71.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黄权才.
《永乐大典》若干问题新论析(下)[J]
.图书馆界,2007(3):51-54.
被引量:1
2
张升.
《永乐大典》余纸考[J]
.史林,2010(2):112-117.
被引量:6
3
张涛.
三礼馆辑录《永乐大典》经说考[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6):98-130.
被引量:13
4
代洪波.
1979—2012年国内《永乐大典》研究述略[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1):98-100.
被引量:2
5
白君礼,胡静峰.
思想性: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34(4):16-25.
被引量:2
6
王余光,刘刈青.
2013年我国文献学研究进展[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4):1-8.
被引量:1
7
赵金文.
《永乐大典》同一种辞书间单字的排列原则[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6):37-40.
8
刘吉伟.
从《汉书·艺文志》到《隋书·经籍志》——论汉到唐初儒家学术传承的变化[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5(2):49-52.
9
张彬,王越.
从艺术图像看中西阅读观念异同——基于图像知识考古学的视角[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3):22-32.
被引量:4
10
曲莎薇.
《艺文类聚》类目体系中的知识秩序建构逻辑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9):57-60.
被引量:2
1
艾进.
谈巴尔扎克政治观点中的几个问题[J]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1987,14(1):7-13.
2
陈卫平.
传统和价值三题[J]
.天津社会科学,1991(3):57-59.
3
艾思.
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产生、发展和瓦解》第二卷[J]
.国外社会科学,1980(8):59-61.
4
陆宗达.
从旧经学到马列主义历史哲学的跃进——回忆吴承仕先生的学术成就[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13-15.
被引量:3
5
杨炳珑.
重塑资源寻找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J]
.社区,2016,0(9):10-11.
6
周兆茂.
试论韩非关于“变”的思想[J]
.天津师大学报,1983,3(2):25-31.
被引量:1
7
杨向奎.
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J]
.文史哲,1979(6):3-10.
8
R.戈曼,庆林.
经验的马克思主义[J]
.国外社会科学,1982(9):45-46.
被引量:1
9
李靖宇.
马克思恩格斯在事业上合作的思想基础[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5(3):52-58.
10
钟永山.
1902—1903年间梁启超对康有为之离异与回归[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20(2):41-43.
社会科学战线
198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