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九歌》“兮”字用法释例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汉语自殷周以来,在广大传播、吸收、交融之后,日趋于规范化。语序、词义、语音,乃至文字结构等,无一而不日趋巩固稳定。方言与方言间之相摄受,相类化,亦日趋向于混同统一,而书面语实为此一融通四会之暴流,执其机契。此吾人读先秦典籍以至甲文金文。
作者
姜亮夫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21-24,共4页
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九歌
用法
先秦典籍
书面语
方言
古代文学作品
连接词
规范化
文学语言
语序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1
1
浦江清.
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J]
.历史研究,1954(1):73-97.
被引量:9
2
赵辉.
《天问》—屈原给弟子的思考提纲[J]
.江汉论坛,1985(12):56-59.
被引量:3
3
郭建勋.
略论楚辞的“兮”字句[J]
.中国文学研究,1998(3):29-34.
被引量:22
4
高国兴.
楚辞成因论略──中国早期诗歌源流的探索[J]
.东疆学刊,1994,11(2):41-46.
被引量:1
5
崔重庆.
楚辞中“之”、“其”、“而”、“以”诸虚词的使用特点[J]
.求是学刊,1983,10(6):66-73.
被引量:3
6
汤炳正.
屈赋语言的旋律美[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9(4):29-37.
被引量:6
7
葛晓音.
从《离骚》和《九歌》的节奏结构看楚辞体的成因[J]
.学术研究,2004(12):124-131.
被引量:16
8
易闻晓.
诗道高雅的语用阐述[J]
.文学评论,2008(2):19-24.
被引量:10
9
蒋南华.
屈原生年考辨[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22(1):1-14.
被引量:4
10
赵敏俐.
论七言诗的起源及其在汉代的发展[J]
.文史哲,2010(3):24-43.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3
1
梁文勤.
屈赋句腰虚词的泛声性质及诗化功能[J]
.滁州学院学报,2017,19(3):79-86.
2
王玉莎.
论鲍照赋与《楚辞》的关系探源[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11):140-144.
被引量:1
3
李霖.
会通诗心,立足文本--林庚楚辞研究的创见[J]
.中国韵文学刊,2022,36(2):93-9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方铭,冯茂民.
2019年屈原与楚辞研究综述[J]
.云梦学刊,2024,45(1):64-75.
1
徐建华.
俗语,一种独立的熟语语种[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2(1):70-73.
2
热比艳木·买买提.
关于回鹘文中的连接词[J]
.新疆社会科学(维文),2010(2):92-100.
3
武学银.
析一字而巧解《六国论》作者之本意[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7(2):19-19.
4
小月,橘兔.
数九歌[J]
.启蒙(0-3岁),2006(12).
5
郭野曦.
数九歌[J]
.作文(初中年级),2015,0(4):51-52.
6
雷声.
《归去来兮辞》诵读教学[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8(10):23-23.
7
支菊生.
也谈《诗经》与楚辞中的“兮”字[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2(3):65-73.
被引量:5
8
刘绍东.
释“何有”[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85,0(3):68-71.
9
董治安.
对于古典文学在今天的社会意义的幾点理解[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1):11-23.
被引量:1
10
郑文.
駁《<九歌>作於漢代諸証》[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10(3):59-73.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