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次重演老舍同志的话剧《茶馆》,深受广大观众欢迎。许多青年同志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受到旧中国的黑暗、腐朽和必然灭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真理。这是革命现实主义的胜利。本刊特约请“人艺”的同志座谈,并发表这组文章,以期对提高我们文艺创作、演出的质量有所裨益。
作者
老舍
出处
《文艺研究》
1979年第2期34-35,共2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关键词
《茶馆》
艺术风格
革命现实主义
形象感受
观众
旧中国
社会主义
小人物
文艺创作
话剧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52
1
沈卓君.
以《茶馆》为例的中职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6):4-5.
被引量:3
2
贾敬杰.
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高考,2024(17):37-39.
被引量:2
3
杨林,金鑫.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老舍《茶馆》对话的弦外之音[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1):147-150.
被引量:10
4
过士行.
我的戏剧观[J]
.文艺研究,2001(3):85-89.
被引量:26
5
洪忠煌.
老舍话剧的美学特征[J]
.天津社会科学,1985(6):55-59.
被引量:1
6
余秋雨.
历史剧简论[J]
.文艺研究,1980(6):43-55.
被引量:45
7
夏淳.
现实主义旺盛的生命力[J]
.文艺研究,1981(1):42-43.
被引量:2
8
郭汉城.
《茶馆》的时代与人物[J]
.文艺研究,1979(2):36-40.
被引量:3
9
朱栋霖.
论中国话剧艺术对契诃夫的选择[J]
.戏剧艺术,1988(1):26-35.
被引量:6
10
宇丹.
《雷雨》和《茶馆》的不同结构模式——兼论电影改编[J]
.思想战线,1987,13(2):61-6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5
1
朱言坤.
政治、文化与审美的多重建构——老舍《茶馆》及其论争研究[J]
.南大戏剧论丛,2019(2):182-192.
2
章罗生.
老舍现象与《茶馆》模式──纪念老舍诞辰100周年[J]
.民族文学研究,1999,17(1):12-18.
被引量:6
3
马风.
论老舍的戏剧创作心态[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8(5):13-17.
4
王颖.
原型的魅力──论《茶馆》戏剧环境的设置[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3):103-105.
5
方冠男.
从话剧《四世同堂》里看“变”与“不变”[J]
.新世纪剧坛,2013(1):53-57.
6
胡志毅.
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文化想象[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3):24-29.
被引量:3
7
胡笳.
话剧《茶馆》的国画韵味[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4):31-36.
被引量:1
8
周志艳.
《茶馆》的文化评析[J]
.文学教育,2007(2):62-63.
被引量:1
9
康尔.
影视剧艺术创作规避虚假的叙事谋略研究[J]
.艺术百家,2013,29(6):97-100.
被引量:2
10
邵莹.
《茶馆》与《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比较[J]
.戏剧之家,2015(7):27-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朱言坤.
政治、文化与审美的多重建构——老舍《茶馆》及其论争研究[J]
.南大戏剧论丛,2019(2):182-192.
2
谢昭新.
论老舍对布莱希特的接受与创新——兼及《茶馆》与《四川好人》之比较[J]
.民族文学研究,2021(2):59-67.
3
李春光.
媒体融合与跨界发展下遵义茶文化传承与推广[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11):108-110.
被引量:1
4
李佳.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高考,2022(35):60-62.
被引量:1
5
高淑霞.
话剧《茶馆》与西方现代戏剧理论[J]
.大舞台,2008(2):24-26.
被引量:1
6
黄丽洁,魏文苏.
新世纪李龙云研究综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2):311-312.
7
冯燕庆.
老舍剧作的精品意识与中国话剧事业的振兴[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44-51.
被引量:2
8
章罗生.
老舍在20世纪话剧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贡献[J]
.民族文学研究,2005,23(1):125-128.
被引量:4
9
李春雨,刘勇.
老舍话剧之魅及其当代影响[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6):41-50.
被引量:3
10
周海霞.
重读《茶馆》散记[J]
.四川戏剧,2011(3):63-64.
1
白城茶座.
怀旧[J]
.厦门文学,2006(10):42-42.
2
龙菊才,王永广.
让诗歌因想象而灵动[J]
.学周刊(上旬),2014(6):156-157.
3
应锦襄.
怀旧(外一篇)[J]
.厦门文学,2008(9):25-26.
4
运用新手法得失参半[J]
.文艺理论研究,1984(2):137-137.
5
王心怡.
浅析《聊斋志异》里的狐男形象及意义[J]
.商业文化,2016,0(12):131-132.
6
刘连.
论美术创作与形象感受[J]
.艺术科技,2015,28(5):102-102.
7
赵玉良,任辉春.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J]
.音乐世界,1991,0(11):22-22.
8
水心.
我抚摩历史[J]
.秘书,2014(1):15-15.
9
刘晖.
音乐教师艺术鉴赏能力的形成与发展[J]
.艺术评论,2007(12):104-105.
10
杨佳蕾.
从舞蹈《春江花月夜》谈舞、乐、诗的结合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J]
.北方音乐,2014,34(11):44-44.
文艺研究
197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