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诗余”论——宋词批判举例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上,曾经和唐诗元曲各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业绩,但论它的实际成就,形式艺术方面虽有其多种特色,而思想内容却上不逮唐诗下也有愧于元曲。造成这种情形的因素是复杂的,最显著的如:(一)由于体制短小,声律严格的限制;(二)在它初产生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它只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样式,不曾获得独立的生命;(三)它从民间转入文人手中之后。
作者
夏承焘
出处
《文学评论》
1966年第1期61-68,共8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苏轼
李清照
思想内容
创作态度
作品
不良影响
批判
社会作用
脱离现实
作家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5
1
夏承焘.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J]
.文学评论,1961(4):1-7.
被引量:16
2
许渊冲.
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4(2):70-77.
被引量:126
3
许渊冲.
再谈“意美、音美、形美”[J]
.外语学刊,1983(4):68-75.
被引量:98
4
欧明俊.
词为宋代“一代之文学”说质疑[J]
.中国韵文学刊,2005,19(4):1-9.
被引量:9
5
周薇.
“三元”说之宗宋及其诗学价值指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144-148.
被引量:3
6
杨牧之.“千年流派我然疑”——《瞿髯论词绝句》读后[J]读书,1980(10).
7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M]中华书局,1979.
8
祁志祥.
从“小道”、“诗余”到“尊体”——中国古代词体价值观的历史演变[J]
.文艺理论研究,2010(2):112-117.
被引量:6
9
李德强.
近代报刊诗话的传统诗学影响和新变[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1):154-158.
被引量:1
10
陈学祖.
初期白话诗派的唐宋诗词观对新诗理论之影响[J]
.学术研究,2012(9):133-13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孙启洲.
“纯文学”的出场与词的现代文体地位的确立[J]
.浙江学刊,2021(1):197-205.
2
刘青海.
论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中的词学观[J]
.中国韵文学刊,2011,25(1):97-102.
被引量:2
3
张波.
汉语古诗的音韵美在英译中的创意再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7):61-64.
被引量:3
4
刘皓琳.
再探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明月意象[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0(5):118-120.
被引量:3
5
任竞泽.
近代报刊诗话的文体观念及变革转型--以邵祖平、陈衍、王揖唐、黄侃、俞陛云等为考察中心[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0-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江容.
系统功能视域中古体诗语际实现化研究[J]
.现代交际,2020(9):110-112.
2
戴颖.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明月意象研究[J]
.汉字文化,2023(2):57-59.
3
钱志熙.
夏承焘词史观与词史建构评述[J]
.文艺理论研究,2016(3):46-67.
被引量:1
4
顾一凡.
论夏承焘词学观对其词体创作的影响——以《瞿髯论词绝句》为中心的考察[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4):68-70.
5
胡玢.
心智哲学视域下翻译过程的系统剖析——以古诗英译为例[J]
.校园英语,2018,0(45):213-214.
6
贺进.
《水调歌头》的特色及思想境界[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21):10-11.
7
王欣怡.
贵在虚静--对苏轼《水调歌头》创作的赏析[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7):92-94.
8
任竞泽.
辨别体裁,体为先务,诗各有体——清代诗话的辨体观念论析[J]
.青海社会科学,2023(6):178-195.
9
吴蔺.
唐诗英译的文化缺省及补偿翻译策略[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7):13-16.
1
王正昌.
冲动[J]
.长城,1996,0(2):4-22.
2
刘延年.
《茶馆》漫论[J]
.北方论丛,1985(2):100-107.
3
王敏.
论《金色笔记》的形式艺术[J]
.芒种,2013(7):138-139.
4
路学.
祝愿与感奋[J]
.当代文坛,1985(7):2-2.
5
王仁娜.
浅谈《无字》形式艺术上的几个特色[J]
.长春大学学报,2001,11(6):74-76.
6
第六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第六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给巴老的致敬信[J]
.巴金研究,2002(1):9-9.
7
杨犁民.
张家界赋[J]
.散文诗世界,2014,0(12):28-28.
8
孙中田.
论茅盾的文学业绩[J]
.文学评论,1981(4):44-54.
9
陶亭羽.
流动的永恒——析《追忆似水年华》小说形式艺术[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11):57-57.
10
李明非.
小林多喜二的文学理论建树[J]
.外国问题研究,1982(3):93-96.
被引量:1
文学评论
196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