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庄子》郭象序的真伪问题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 《庄子》伪郭象序的流传 晋人郭象注本《庄子》三十三卷,北宋开雕时,把一篇所谓郭象的序文一道刻出来了。这篇序文写道: 夫庄子者,可谓知本矣,故未始藏其狂言;言虽无会,而独应者也。夫应而非会,则虽当无用,言非物事,则虽高不行;与夫寂然不动。
作者
王利器
出处
《哲学研究》
1978年第9期53-56,30,共5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庄子》
真伪问题
郭象
寂然不动
序文
北宋
知本
注本
《经典释文》
宋真宗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4
1
杨思范,许建平.
敦煌本《庄子注》考[J]
.文献,2005(1):83-92.
被引量:2
2
臧要科.
郭象注《庄子》与《庄子》注郭象——诠释学视域中《庄子注》的哲学义蕴[J]
.湖北社会科学,2010(4):105-107.
被引量:6
3
吕锡琛.
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吗?[J]
.哲学研究,1999(7):70-75.
被引量:9
4
方立天.
玄学的范围、主题和分期[J]
.文史哲,1985(4):41-42.
被引量:6
5
康中乾.
对郭象“独化”论的一种诠释[J]
.中国哲学史,1998(3):48-56.
被引量:1
6
余敦康.
关于《庄子》郭象序的真伪问题——与王利器先生商榷[J]
.哲学研究,1979(1):73-76.
被引量:4
7
田文棠.
郭象《庄子注》哲学思想探析[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1(3):26-34.
被引量:1
8
王葆玹.
郭象庄注的改编及其与向注的混合——从一新角度看向郭庄注问题[J]
.中国哲学史,1993(1):69-76.
被引量:2
9
王玉良.
宋刻本《南华真经注》[J]
.文献,1988(1):205-214.
被引量:2
10
谢祥皓.
《庄子·杂篇》旧注辨正[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6(1):14-1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苏珂.
再谈《庄子》与“庄子序”的真伪问题[J]
.汉字文化,2022(4):182-184.
2
李耀南.
难“《庄子序》非郭象所作说”——兼与王晓毅和黄圣平二位先生商兑[J]
.中国哲学史,2005(2):67-78.
被引量:2
3
韩国良.
也谈《庄子序》的真伪问题——兼论郭象“独化论”在当时缺乏回应的原因[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59-64.
被引量:4
4
马鸿雁.
郭象《庄子注》文献学研究综述[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83-88.
5
罗彩.
郭象思想研究三十年及前瞻[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2(1):60-7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耀南.
郭象《莊子注》詮釋學探賾[J]
.诸子学刊,2019(2):95-122.
2
苏珂.
再谈《庄子》与“庄子序”的真伪问题[J]
.汉字文化,2022(4):182-184.
3
马鸿雁.
郭象《庄子注》文献学研究综述[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83-88.
4
赵冬.
近五年庄子文学研究述评[J]
.蚌埠学院学报,2012,1(5):48-52.
5
李智福.
郭象其人其学重估[J]
.中华文化论坛,2018,0(10):103-112.
1
李晓春.
再论李翱的人性论[J]
.甘肃理论学刊,2001(3):52-54.
被引量:3
2
曾亦.
论阳明心学中的“未发之中”概念[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9(2):25-29.
3
张树俊.
再论王襞的自然思想[J]
.河西学院学报,2014,30(4):72-74.
4
妙语与精神[J]
.大庆社会科学,2010(6):58-58.
5
孟周.
道“通”[J]
.社会科学,1999(12):38-41.
被引量:1
6
庄穆.
佛教哲学的致思趋向及其现代启悟[J]
.现代哲学,1997(2):67-70.
被引量:2
7
李晓春.
试论李翱的人性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5(1):65-71.
被引量:5
8
张峰.
永远的阿Q[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9(14):19-19.
9
王海明.
论立志[J]
.中国德育,2009,4(2):84-87.
10
李承贵.
“良知”的沦陷及其省思——知识化解释的向度[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6):1-10.
哲学研究
197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