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仰韶文化后冈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的相对年代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仰韶文化后冈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分布在豫北、冀南地区,是仰韶文化的两种富有地域特征的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相对年代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最近,根据放射性碳素的测定,后冈类型仰韶文化的绝对年代是公元前3535±105年,比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晚,但早于庙底沟类型的仰韶文化。由于大司空村类型的绝对年代尚未测定,这两种类型的相对年代问题不能认为已得到最后的解决。况且,过去关于仰韶文化各类型间早晚关系的争论。
作者
杨锡璋
出处
《考古》
1977年第4期242-246,共5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仰韶文化
相对年代
两种类型
龙山文化
冀南地区
二期文化
类型分布
文化因素
文化遗存
彩陶纹饰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11
同被引文献
13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11
1
罗平.
河北邯郸百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1965(4):205-206.
被引量:14
2
唐云明.
試談有关河北仰韶文化中的一些問題[J]
.考古,1964(9):462-467.
被引量:13
3
唐云明.
河北邢台柴庄遗址調查[J]
.考古,1964(6):316-317.
被引量:7
4
郑绍宗.
有关河北长城区域原始文化类型的讨论[J]
.考古,1962(12):658-671.
被引量:16
5
杨建芳.
略论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分期[J]
.考古学报,1962(1):49-80.
被引量:33
6
甘肃临夏马家湾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61(11):609-610.
被引量:20
7
安志敏.
试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J]
.考古,1959(10):559-565.
被引量:64
8
石兴邦.
黄河流域原始社会考古研究上的若干问题[J]
.考古,1959(10):566-570.
被引量:42
9
安志敏.
中国古代的石刀[J]
.考古学报,1955(2):27-51.
被引量:37
10
石璋如.
殷墟最近之重要发现附论小屯地层[J]
.考古学报,1947(2):1-81.
被引量:39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安志敏.
试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J]
.考古,1959(10):559-565.
被引量:64
2
石兴邦.
黄河流域原始社会考古研究上的若干问题[J]
.考古,1959(10):566-570.
被引量:42
3
徐旭生.
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J]
.考古,1959(11):592-600.
被引量:161
4
河南侠县七里铺第一、二区发掘概要[J]
.考古,1959(4):176-180.
被引量:3
5
甘肃永靖县张家咀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59(4):181-184.
被引量:3
6
李逸友.
内蒙昭乌达盟出土的铜器调查[J]
.考古,1959(6):276-277.
被引量:27
7
安志敏.
青海的古代文化[J]
.考古,1959(7):375-383.
被引量:23
8
康捷,吴汝祚.
马承源著:“仰韶文化的彩陶”[J]
.考古,1958(2):71-81.
被引量:1
9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展开反浪费反保守运动[J]
.考古,1958(4):1-2.
被引量:5
10
苏秉琦,吴汝祚.
西安附近古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分布[J]
.考古,1956(2):32-38.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211
1
谷朝旭.
谈谈青铜爵的起源问题[J]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0(1).
被引量:1
2
贾文彪.
商夷早期文化关系考辨[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0(2):57-61.
3
李国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学者稻作东传日本研究评述[J]
.南开日本研究,2019(1):231-243.
被引量:1
4
秦存誉.
秦王寨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洛阳考古,2021(3):41-49.
被引量:1
5
吴卫红,辛宇.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历史、问题与趋势(一)[J]
.南方文物,2023(1):28-41.
6
孙波.
山东龙山文化的聚落与社会[J]
.海岱考古,2019(1):386-416.
被引量:1
7
孙明.
马鞍形刀的南传与宁乡出土商代青铜礼器的来源[J]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9(1):231-236.
被引量:1
8
马克斯·罗越,付雪莹(译).
安阳时期的青铜器风格(公元前1300—前1028年)[J]
.美育研究,2024(1):173-194.
9
卢瑞宇.
下潘汪文化研究——兼论镇江营文化系[J]
.边疆考古研究,2019,0(1):181-206.
10
刘连强.
建国以来冀北北方青铜文化发现与研究[J]
.文物春秋,2000(6):1-7.
同被引文献
135
1
段宏振,孙继安,张丽.
河北容城县上坡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99(7):1-7.
被引量:31
2
张忠培,李季.
苏秉琦与21世纪考古学[J]
.文物,1999(12):35-39.
被引量:5
3
孙祖初.
半坡文化再研究[J]
.考古学报,1998(4):419-446.
被引量:19
4
杨宝成,徐广德.
1979年安阳后冈遗址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85(1):33-88.
被引量:55
5
张忠培.
原始农业考古的几个问题——为纪念《农业考古》创刊四周年而作[J]
.农业考古,1984(2):18-20.
被引量:18
6
李友谋.
试论豫北冀南地区的仰韶文化[J]
.中原文物,1998(2):33-38.
被引量:5
7
巩启明.
陕西渭南史家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1978(1):41-53.
被引量:36
8
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1978(2):73-79.
被引量:61
9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七)[J]
.考古,1980(4):372-377.
被引量:5
10
安志敏.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J]
.考古,1981(3):252-26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6
1
曹艳宏,周伟.
仰韶文化后岗类型与大司空村类型略论[J]
.中原文物,2001(5):53-58.
被引量:3
2
乔登云.
豫北冀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回顾与展望[J]
.文物春秋,2001(5):7-17.
被引量:4
3
韩嘉谷.
河北平原两侧新石器文化关系变化和传说中的洪水[J]
.考古,2000(5):57-67.
被引量:23
4
常怀颖.
试论河北补要村遗址仰韶文化晚期遗存[J]
.考古,2011(3):69-76.
5
马龙.
仰韶文化百年学术史(1921~2021年)[J]
.华夏考古,2022(3):115-124.
被引量:2
6
段宏振.
后冈考古九十年(1931~2021)——以后冈遗址为中心的考古学史[J]
.北方文物,2022(5):47-56.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王清刚.
太行与泰沂之间古黄河下游平原史前文化交流刍论[J]
.东方考古,2023(1):69-79.
2
卢瑞宇.
下潘汪文化研究——兼论镇江营文化系[J]
.边疆考古研究,2019,0(1):181-206.
3
张兆祥,张鸿鹰,刘化成,赵风斌,吕冬梅,王宏照.
河北三河县刘白塔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次试掘简报[J]
.华夏考古,2005(2):3-12.
被引量:4
4
薛玉川.
邯郸石器时代考古及其相关问题[J]
.文物春秋,2004(6):16-27.
5
王静,沈睿文.
一个古史传说的嫁接——东魏邺城形制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3):86-91.
被引量:4
6
肖小勇,史殿海,方清,杨卫东,黄涿生.
容城县北城村遗址发掘收获[J]
.文物春秋,2007(3):20-32.
被引量:5
7
胡金华.
河北省中南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与成因的探索[J]
.华夏考古,2007(2):52-60.
被引量:5
8
罗运兵,范佳平.
华北平原圜底釜系遗存浅析[J]
.华夏考古,2008(3):60-68.
被引量:4
9
吴庆龙,张培震,张会平,叶茂林,张竹琪.
黄河上游积石峡古地震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异常古洪水灾害[J]
.中国科学(D辑),2009,39(8):1148-1159.
被引量:62
10
常怀颖.
试论河北补要村遗址仰韶文化晚期遗存[J]
.考古,2011(3):69-76.
1
翟超.
黄河中游典型仰韶文化出土玉器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4):571-576.
被引量:2
2
李友谋.
试论豫北冀南地区的仰韶文化[J]
.中原文物,1998(2):33-38.
被引量:5
3
刘素娟.
冀南地区商文化聚落形态演变初探[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1-6.
4
向守志.
同仇敌忾打鬼子[J]
.中国监察,2005,0(16):56-57.
被引量:1
5
张靜安.
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六朝墓的清理[J]
.考古,1958(7):54-55.
被引量:9
6
吴汝祚.
安阳大司空村的殷墓是否全属晚期(对“一九五三年安阳大司空村发掘报告”中殷代墓葬年代的商榷)[J]
.考古,1958(3):47-54.
被引量:2
7
高天麟.
关于磁县下潘汪仰韶文化遗存的讨论[J]
.考古,1979(1):51-55.
被引量:5
8
蒋志龙.
釜形研究[J]
.考古与文物,1995(4):50-63.
被引量:4
9
张渭莲.
论豫北冀南地区东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J]
.中原文物,2013(4):51-58.
被引量:2
10
曹艳宏,周伟.
仰韶文化后岗类型与大司空村类型略论[J]
.中原文物,2001(5):53-58.
被引量:3
考古
197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