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出处
《考古》
1973年第6期394-396,共3页
Archaeology
同被引文献14
-
1历史研究第九卷(1962年)分类总目[J].历史研究,1962(6):191-192. 被引量:2
-
2张勉励.再现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介绍一篇西方研究清史问题的论文[J].清史研究,1999(2):113-117. 被引量:6
-
3何炳棣,张勉励.捍卫汉化:驳伊芙琳·罗斯基之“再观清代”(上)[J].清史研究,2000(1):113-120. 被引量:19
-
4张世明.清代边疆开发不平衡性:一个从人口经济学角度的考察[J].清史研究,1998(2):90-101. 被引量:9
-
5稿约[J].通辽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6(2):48-48. 被引量:1
-
6打碎江青的“女皇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6,4(6):43-45. 被引量:1
-
7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讲义(初稿)[五][J].教学与研究,1962(1):62-68. 被引量:1
-
8肖瑞玲.秦汉对北部边郡的开发[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6(4):20-28. 被引量:7
-
9张世明,龚胜泉.另类社会空间:中国边疆移民社会主要特殊性透视(1644—1949)[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6(1):78-88. 被引量:24
-
10张世明.从游牧社会发现历史:清代卫拉特蒙古政治地理空间观念表象史研究[J].清史研究,2007(4):1-1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2
-
1蒋庆红.中国传统法的核心及其特征[J].法制与社会,2008(11):49-50. 被引量:1
-
2张中秋,陈煜.2005年法律史学科新进展[J].政法论坛,2006,24(2):183-191.
-
3陈煜.西周法律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21(2):106-112.
-
4彭礼堂.法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公平观[J].江汉论坛,2006(6):129-133. 被引量:7
-
5帅文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冲突及协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6(2):46-49. 被引量:1
-
6彭礼堂,武芳.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法制特色的分离与契合——以古代民本法律观向当代人本法律观的转换为视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13-17.
-
7丁建军.儒家人本主义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初探[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11):78-83. 被引量:1
-
8孙婷婷.论我国古代法的特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6):58-59.
-
9郑丽萍.和谐社会应然的刑罚理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52-55. 被引量:2
-
10姚俊廷.“品德”的诉求及其限度[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2):53-57.
-
1《考古》1977年1—6期总目索引[J].考古,1977(6):429-432. 被引量:2
-
2本刊1975年1—6期总目索引[J].考古,1975(6):380-382. 被引量:1
-
3《考古》1993年1—12期总目索引[J].考古,1993(12):1147-1152.
-
4本刊编辑部.《考古》2010年1~12期总目索引[J].考古,2010(12):92-96.
-
5本刊编辑部.《考古》2011年1~12期总目索引[J].考古,2011(12):91-96.
-
6《考古》1984年1—12期总目索引[J].考古,1984(12):1147-1152. 被引量:1
-
7《考古》1965年1—12期总目索引[J].考古,1965(12):658-662. 被引量:2
-
8《考古》1991年1—12期总目索引[J].考古,1991(12):1147-1152. 被引量:2
-
9本刊1983年1—12期总目索引[J].考古,1983(12):1145-1152.
-
10有关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料索引(1950年1月—1981年12月)[J].文物,1982(5):2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