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列鼎制度看“克己复礼”的反动性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依据这一马列主义观点,对考古发现的有关列鼎制度的实物进行分析,弄清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在葬制上的反映,对于进一步认识西周奴隶制的等级制度,批判孔丘鼓吹"克己复礼"的反动实质,对于批判林彪为复辟资本主义,而乞灵于儒家维护等级制度的反动思想,都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
杜迺松
出处
《考古》
1976年第1期17-21,共5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奴隶主贵族
列鼎制
等级制度
奴隶制
考古发现
春秋战国时期
西周中期
琉璃阁
资本主义
统治秩序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103
1
张闻捷.
试论楚墓的用鼎制度[J]
.江汉考古,2010(4):87-95.
被引量:11
2
史智民,宁会振.
三门峡市花园北街发现一座西周墓葬[J]
.文物,1999(11):17-22.
被引量:5
3
王炬.
洛阳市613所东周墓[J]
.文物,1999(8):14-18.
被引量:6
4
印群.
论周代列鼎制度的嬗变——质疑“春秋礼制崩坏说”[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7(4):45-49.
被引量:25
5
张剑,蔡运章.
洛阳白马寺三座西周晚期墓[J]
.文物,1998(10):33-37.
被引量:23
6
王龙正,夏麦陵,王宏伟,姜涛,王胜利,牛清彬,娄金山,冯陆平,张水木.
平顶山应国墓地八十四号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98(9):4-17.
被引量:27
7
方辉,崔大庸.
长清仙人台五号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98(9):18-30.
被引量:49
8
陶正刚,李奉山.
山西省潞城县潞河战国墓[J]
.文物,1986(6):1-19.
被引量:56
9
李学勤.
西周时期的诸侯国青铜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6):46-51.
被引量:16
10
杨焕新.
1983年洛阳西工区墓葬发掘简报[J]
.考古,1985(6):508-521.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8
1
Center for the Chinese Bronze Research,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西周重食文化的新认识--从甘泉县阎家沟新出青铜器谈起[J]
.考古与文物,2009(1):32-38.
被引量:9
2
谢尧亭.
天马—曲村墓地用鼎簋礼的考察[J]
.文物世界,2010(3):18-24.
被引量:2
3
任晓锋.
从周代考古墓葬出土礼器看列鼎制度[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22-26.
被引量:1
4
张闻捷.
周代用鼎制度疏证[J]
.考古学报,2012(2):131-162.
被引量:26
5
曹芳,张懋镕.
周公“制礼作乐”与西周青铜文化的转型[J]
.求索,2013(6):64-66.
被引量:4
6
赵宇.
浅析青铜鼎与列鼎制度的若干相关问题[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1):84-87.
被引量:2
7
张亮.
东周王畿地区用鼎制度新论[J]
.考古,2023(8):66-75.
8
郁永彬,常怀颖,陈坤龙,陈丽新,黄凤春,梅建军,陈建立.
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成组铜礼器的相关问题研究[J]
.考古,2024(7):92-104.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雷欣翰.
中华文艺思想起源研究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特征[J]
.中国美学研究,2021(2):203-217.
2
张翀.
器与礼:东周社会变化中的豆、觥(匜)之革[J]
.艺术学研究,2020(5):61-69.
3
丁岩.
青铜器视野下的陕西地域文化变迁与交融[J]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3(1):88-96.
4
郭洁.
周原铜器窖藏所见同一家族器物多地埋藏现象探讨[J]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2(1):71-75.
5
胡嘉麟.
石鼓山墓地考古学文化研究之二——商周之际的先周青铜器[J]
.三代考古,2018,0(1):221-256.
6
石光澤.
再造周禮乎?——戰國時期的禮器仿古新論[J]
.青铜器与金文,2023(2):157-164.
7
王腾飞.
墓葬所见东周燕国社会的阶层构成[J]
.边疆考古研究,2023(1):123-141.
8
刘树满.
浅论洼刘西周墓暨“举父丁”鼎[J]
.文物春秋,2012(2):10-13.
9
任雪莉.
宝鸡戴家湾铜器的艺术风格[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3):26-32.
10
张闻捷.
汉淮诸国青铜礼制初探[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11):52-61.
被引量:3
1
任晓锋.
从周代考古墓葬出土礼器看列鼎制度[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22-26.
被引量:1
2
印群.
论周代列鼎制度的嬗变——质疑“春秋礼制崩坏说”[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7(4):45-49.
被引量:25
3
李学勤,唐云明.
藁城台西青铜器的分析[J]
.中原文物,1986(1):47-53.
被引量:3
4
李清丽.
虢姜列鼎[J]
.文博,2009(1).
5
宋华.
“妇好”夔龙纹扁足方鼎研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9):50-52.
被引量:1
6
赵宇.
浅析青铜鼎与列鼎制度的若干相关问题[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1):84-87.
被引量:2
7
蔡先金.
九鼎制多始末略考[J]
.安顺学院学报,2012,14(6):95-99.
8
郝静娜.
小议中国古代的用鼎制度[J]
.北方文学(下),2014,0(5):175-175.
9
史明.
西周春秋时代“礼制”的演变和孔丘“克己复礼”的反动实质[J]
.考古,1974(2):81-88.
10
王静芳,吴存浩.
西周石质列鼎考释[J]
.潍坊学院学报,2015,15(1):75-79.
考古
197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