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商品经济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商品经济、商品生产或商品交换这几个概念实质上指的是一回事情。商品生产指的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生产。商品交换指的是交换过程,但没有商品生产就没有商品交换,虽然商品交换早于商品生产,但那只是偶然的事情。商品经济是列宁常用的一个概念,
作者
于风村
出处
《经济研究》
1962年第10期48-54,共7页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关键词
商品经济
社会分工
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
商品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
于光远
私有制
使用价值
交换过程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15
1
卫兴华.
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4):40-48.
被引量:6
2
魏埙.
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1):1-32.
被引量:1
3
裴小革.
中国理论经济学框架探索——兼评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局限性[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2):138-161.
被引量:3
4
钱津.
论抽象的劳动有用性[J]
.中州学刊,1999(4):21-23.
被引量:3
5
方成.
蔡馥生教授谈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J]
.学术研究,1986(5):120-121.
被引量:1
6
曾亚强.
对劳功二重性的两重把握[J]
.教学与研究,1985(4):67-70.
被引量:1
7
杨骥.
卓炯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J]
.南方经济,1985,14(1):5-6.
被引量:1
8
卓炯.
必须重新估价商品经济的历史作用[J]
.学术研究,1984(6):20-28.
被引量:1
9
张俊山.
经济学中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及其评述[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1999,1(4):18-24.
被引量:2
10
侯恒.
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相互对立的吗?[J]
.中州学刊,1979(0):52-5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7
1
候恒,叶建新.
关于商品的实质和存在条件问题[J]
.中州学刊,1984(6):17-20.
2
叶祥松,罗海平.
几个重大所有制关系的梳理与重构——兼论“和谐所有制”理论体系的构建[J]
.经济评论,2006(2):25-30.
被引量:5
3
何爱平,任保平.
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7):29-35.
被引量:4
4
张卓元.
中国理论经济学60年的重大进展[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3):8-22.
被引量:2
5
刘昌用.
国内外劳动二重性研究综述[J]
.天府新论,2014(2):49-56.
被引量:1
6
宋宇,白媛媛.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比较研究述评[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33(1):5-12.
被引量:1
7
胡世祯.
回顾20世纪80年代蔡馥生与卓炯有关商品经济理论的一场争论——纪念蔡馥生教授诞辰100周年[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117-12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罗海平,叶祥松.
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与内涵研究[J]
.经济问题,2008(7):82-86.
被引量:10
2
罗海平.
异议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J]
.中国经济问题,2008(3):16-22.
3
罗海平.
基于因素法的社会主义社会解构[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8(5):48-52.
4
霍明帅,王超.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结构研究解析[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92-96.
5
徐忠爱.
农联模式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织载体[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30(3):98-101.
被引量:4
6
卫兴华,张福军.
2009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综述[J]
.教学与研究,2010(3):76-85.
被引量:2
7
何爱平,张志敏.
比较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种创新探索[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6(5):35-42.
被引量:4
8
邓金钱,何爱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原则与路径[J]
.改革与战略,2019,35(10):1-8.
被引量:1
9
高敏雪.
20世纪50年代产值指标讨论的历史回顾与方法论辨析——以孙冶方《从“总产值”谈起》为主线[J]
.经济科学,2021(2):148-160.
10
奚颖瑞,单巍.
理解抽象劳动的三种路径——兼论马克思的“抽象”[J]
.现代哲学,2021(3):29-35.
被引量:2
1
关柏春.
澄清对马克思一段话的误解[J]
.晋阳学刊,1994(1):40-42.
被引量:1
2
江成龙.
劳动力商品化有利于按劳分配和劳动者当家作主[J]
.探索与争鸣,1988(3):18-20.
3
林加奇.
再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性质[J]
.江西社会科学,1994,14(3):58-60.
4
杨密珍.
也谈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性质[J]
.财经研究,1987,13(4):61-61.
5
曾南桔.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性质的必然性及其理论的实践意义[J]
.经济问题探索,1987(3):25-27.
6
杨德才.
论社会需要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及理论意义[J]
.生产力研究,2002(2):52-54.
7
张声书.
谈谈全民所有制企业交换的生产资料的商品性质和物资管理体制改革问题[J]
.经济问题,1980(1):25-29.
8
翟路.
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讨论[J]
.财经研究,1959,4(2):29-31.
被引量:1
9
赵伟.
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理论基础[J]
.中外企业家,1998,0(2):19-19.
10
刘勇.
非经济学家是如何缺席中国改革的[J]
.大经贸,2011(4):62-63.
经济研究
1962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