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辛弃疾六十四岁从江西铅山乡间被召起来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的时候,陆游作一首诗送他“造朝”,结句道:“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陵夜!”这和陆游自已七十二岁作《书怀》诗所说:“世间余一念,河雒尚胡尘!”都写出了当时爱国志士们沉痛的心情;这也就是辛弃疾六百多首词的主要的思想内容。民族矛盾是他们那个历史时代的特征,反映这个特征,表达要为祖国报仇雪耻的精神毅力的,在宋词里不仅辛弃疾一家,而辛弃疾因为投身这场斗争,那个时代广大人民斗争的精神力量也就给他的鼓舞教育特别大,所以他的作品在这方面能突出于当时各作家而另有其特色。宋词反映民族矛盾的,在文人作品里,最早最著名的一首是范仲淹的〔渔家傲〕;到了南渡初期,这种文学的政治内容有更高的发展,第一个拿起这种文学形式向投降分子作斗争武器的是福建长乐的张元干,他的送胡铨、寄李纲的两首〔贺新郎〕。
出处
《文学评论》
1959年第3期122-132,共11页
Litera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