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一种重新估价的尝试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宗教是一种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落后的社会里,它是意识形态中的最重要的一种,带有极顽强的保守性,其它意识形态往往以宗教为中心.基督教就是如此.就时间而论,基督教从罗马帝国时代奴隶社会起,经过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一直统治了西方将近二千年。
作者
朱光潛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1期29-42,共14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基督教
重新估价
文艺复兴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欧洲
资本主义社会
政权
宗教改革运动
民族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7
1
孙若穷.
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唯一科学的宗教学[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6(4):1-10.
被引量:2
2
朱光潜.
对“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和艺术”编译的意见[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34(5):8-10.
被引量:8
3
熊茂生,周方全.
批判宗教与科学结合论[J]
.学术研究,1964(Z1):62-66.
被引量:1
4
朱光潜.
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J]
.哲学研究,1957(4):11-36.
被引量:56
5
朱光潜.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译文的商榷[J]
.社会科学战线,1980(3):36-42.
被引量:21
6
朱光潜.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J]
.文艺研究,1979(3):39-42.
被引量:155
7
牟钟鉴.
中国无神论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主要问题[J]
.哲学研究,1979(2):76-79.
被引量:2
8
任继愈.
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而奋斗[J]
.哲学研究,1979(4):42-50.
被引量:29
9
邢贲思.
费尔巴哈论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J]
.哲学研究,1965(1):61-79.
被引量:3
10
湯用彤,任繼愈.
南朝晉宋间“般若”、“湼槃”佛教学說的發展和它的反動的政治作用[J]
.哲学研究,1955(3):96-11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张路,解光云.
析论早期基督教“博爱”思想产生的背景[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114-117.
被引量:4
2
周卫涛.
《新约》普世性与《旧约》民族性的思想差异[J]
.考试周刊,2010(42):48-49.
3
董秀丽.
儒家之“仁”与基督教之“爱”[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293-294.
4
黄艳红.
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术体系的发端——基于对其开创时期研究的学术史考察[J]
.世界宗教研究,2020(6):176-184.
被引量:4
5
李世涛.
朱光潜的当代美学研究的转向[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169-17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李春华.
基督教“博爱”与儒家“仁爱”之共同现实价值[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9(4):43-46.
2
吴晓红.
妈祖“大爱”与基督“圣爱”的文化比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1):78-79.
3
杨清虎.
“博爱”思想研究30年[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28(6):50-53.
被引量:1
4
刘欣路,林建彬.
儒、墨、耶、伊的“博爱”精神与全球伦理构建[J]
.中国穆斯林,2020(5):42-46.
被引量:1
5
黄艳红.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工作的历史回顾[J]
.世界宗教文化,2021(3):83-90.
被引量:2
6
韩琪,黄艳红.
科学无神论学科前沿报告(2020)[J]
.科学与无神论,2022(2):8-16.
7
黄艳红.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思想史述略[J]
.科学与无神论,2022(5):55-67.
被引量:2
8
王超文,王潇楠.
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探讨的述评[J]
.世界宗教研究,2023(10):123-128.
1
张少叔.
关于“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的几个问题[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5(1):77-83.
2
胡志明.
但丁与基督教文化[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8(3):269-276.
被引量:1
3
赵建民.
马丁·路德“革命叛徒”说质疑[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8(2):131-136.
被引量:1
4
石柱国.
吻的学问[J]
.健康大视野,1998(6):28-29.
5
饶良伦.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评议[J]
.求是学刊,1988,15(1):83-90.
被引量:1
6
成德宁.
人口素质的提高与中国经济起飞[J]
.经济评论,1996(4):77-81.
被引量:3
7
许铮.
《圣经》的英译者为什么被绞死?[J]
.社会科学战线,1979(4):214-214.
8
曾炳祥.
试论马丁·路德[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4):31-40.
9
郝孚逸.
拉萨尔的《弗朗莰·封·西金根》和马克思恩格斯对他的批判——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致拉萨尔信的笔记[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17(1):71-82.
被引量:1
10
阳光午后.
别了,OICQ[J]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2002,0(3):55-55.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