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35年第0期364-367,共4页
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73
-
1刘华杰.“科学精神”语义分析[J].民主与科学,2001(2):42-44. 被引量:6
-
2舒宗侨.新闻标题艺术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35,6(0):368-378. 被引量:1
-
3唐克明.新闻撮要(News Lead)的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35,6(0):379-391. 被引量:1
-
4翟杰全.科学传播学[J].科学学研究,1986,4(3):11-18. 被引量:9
-
5莫夫.科学传播学浅谈[J].科学管理研究,1985,3(5):74-75. 被引量:3
-
6刘大椿.人文背景下的科学精神[J].哲学动态,1995(9):14-17. 被引量:28
-
7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7,0(30):1349-1379. 被引量:8
-
8周光召.加强科学普及 弘扬科学精神[J].科协论坛,1996,0(3):18-21. 被引量:3
-
9刘华杰.科学普及是多层次的[J].科学中国人,1996(11):24-24. 被引量:1
-
10刘兵.科学普及中的科学与民主[J].世界知识,2000(24):11-11. 被引量:1
-
1田夫.交叉科学与四化建设[J].天津师大学报,1986,6(4):27-28.
-
2林增平.中国近代史研究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17(6):92-99. 被引量:1
-
3舒容.玛格丽特·米德之爱 世界是我的田野[J].八小时以外,2013(1):92-95.
-
4白润生,王洪祥.中国历史新闻学的性质、任务、特点及其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5(S1):76-81.
-
5尹爱英.试从民国两次会议看新文化运动对教育的影响[J].文学教育,2009(2):85-85.
-
6孙中山年谱(续四)[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18(5):66-97. 被引量:1
-
7王金宝.爱是化学物质作怪[J].健康大视野,1996,0(5):34-35.
-
8魏澄.大学文化管理的统实诉求与任务[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4(11):9-9.
-
9刘惠文.新闻事业与新闻人才的培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40(4):125-127.
-
10孙中田.《子夜》的历史、美学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5):118-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