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家长与丈夫——《林语堂三部曲》人物论之一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文化视角,深入分析了林语堂文化家庭小说《林语堂三部曲》中的“家长与丈夫”形象。认为这些形象具有儒道融合、中西融合的复合性文化品格,表现出鲜明的哲理性、象征性、理想性的精神特征和艺术审美特征,体现了林语堂儒道融合。
作者
朱东宇
机构地区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1997年第5期90-94,105,共6页
The Northern Forum
关键词
儒道融合
中西互补
哲理性
象征性
理想性
家庭文化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汤奇云.
《瞬息京华》的文化意蕴探寻[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4):72-78.
被引量:4
2
林语堂原著昀蹊等绘画瞬息京华[M].
共引文献
3
1
汤奇云.
《唐人街》中的文化回归趋势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J]
.嘉应大学学报,1997,15(1):54-58.
2
柯小珍.
略论林语堂复杂且独特的中国文化观——从《京华烟云》的姚木兰谈起[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11):53-55.
3
李瑾.
林语堂与儒家文化研究综述[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12):137-142.
同被引文献
7
1
唐弢.
林语堂论[J]
.鲁迅研究动态,1988(7):44-48.
被引量:8
2
刘锋杰.
承继与分离——《京华烟云》对《红楼梦》关系之研究[J]
.红楼梦学刊,1996(3):220-249.
被引量:15
3
李静.
浮生若梦——林语堂《京华烟云》家族意识取向研究[J]
.青年文学,2010(12):110-113.
被引量:1
4
王兆胜.
论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5(4):69-74.
被引量:2
5
朱东宇.
论林语堂的文化涵养与文化家庭小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4):167-186.
被引量:2
6
汤奇云.
论林语堂小说创作中的文化选择与审美追寻[J]
.嘉应大学学报,1996,14(2):53-60.
被引量:3
7
章敏.
林语堂小说创作中的“家”“国”意象[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S1):200-20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周琳,高侠.
林语堂家族小说研究回顾与展望[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6):131-132.
1
尤爱焜.
论林语堂小说家庭文化的审美取向[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5):480-484.
被引量:1
2
朱东宇.
论林语堂小说人物与文化[J]
.大庆社会科学,1997(5):57-61.
被引量:5
3
郭玲.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中国小说史略》看鲁迅的研究方法[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27(3):39-43.
被引量:2
4
贾林逸,贾转红.
失迷、探寻与重构——《喜福会》文化诉求的再思考[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75-78.
被引量:1
5
蔡钟翔.
以古为鉴和中西互补——漫议古代文论的当代意义[J]
.文艺理论研究,1990(1):16-18.
6
雷雨婷,王永.
扬雄赋作的生命意识[J]
.韶关学院学报,2016,37(1):13-16.
被引量:1
7
张海沙.
唐宋文人对《金刚经》的接受[J]
.人文杂志,2007(4):129-136.
被引量:2
8
刘师健.
儒道融合视域下辛弃疾词的多元特质[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6(3):93-96.
被引量:2
9
韦海秀.
逆子的精神家园——论《白鹿原》中家庭文化的意义[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110-115.
10
孟醒.
浅析《喜福会》中华裔美国文学的中国文化[J]
.青年文学家,2014,0(6X):113-113.
北方论丛
199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