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级参考文献5
-
1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
2樊纲.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M]上海三联书店,1990.
-
3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
4厉以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86.
-
5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共引文献26
-
1张敦胜.中国经济学发展研讨述评[J].文史哲,1997(5):98-100.
-
2李继祥,王彦.疑难问题、可研究问题与中国经济学建设[J].社会科学辑刊,2004(5):66-69.
-
3张平,辛波.对“两个范式之争”的反思[J].特区经济,2007(8):281-282.
-
4蔡继明,王成伟,李亚鹏.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从对峙走向融合[J].天津社会科学,2007(6):69-73. 被引量:2
-
5朱富强.中国经济学范式思考:两个层次的契合[J].财经研究,2008,34(5):4-14. 被引量:13
-
6陈璋,万光彩.范式之争、中国经验与宏观经济理论创新[J].经济学家,2008(5):31-38. 被引量:7
-
7易棉阳.经济转型与经济学范式转换——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学范式论争的回顾与前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2-35. 被引量:2
-
8段叶青.综合创新──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特色[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8(S1):8-10.
-
9杨文进.西方主流经济学体系中的六大矛盾[J].学术月刊,2009,41(12):67-77. 被引量:1
-
10曾永寿.马克思经济学范式再探——兼论“范式危机”问题[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1):5-13. 被引量:1
-
1柴达,李素珍.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形式的思想[J].生产力研究,1999,0(6):64-65.
-
2张华东.劳动价值论科学性尚需解决的问题[J].经济经纬,2006,23(1):10-12. 被引量:1
-
3崔朝栋.坚持和改进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1998(8):44-45.
-
4葛守昆.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J].财经政法资讯,2006,0(4):54-54.
-
5徐云峰.试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S2):94-98.
-
6李克华,李晨,柯玲,谢纪文.政治经济学题解(之一)[J].南方经济,1984,13(1):79-85.
-
7智士才.在科学的基础上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J].新视野,2002(1):24-26.
-
8郭元晞.第一讲 什么是经济体制[J].经济体制改革,1983(2):55-59.
-
9崔朝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新探[J].经济经纬,1987,9(1):5-10.
-
10杨纯轩.“技术质体”[J].经济改革,1998(3):5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