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历史观并无最低最高纲领之分──丛大川《马克思历史观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献疑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43,共5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
1李福生.论邓小平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新发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11.
-
2丛大川.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关于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底蕴[J].哲学动态,1994(2):19-21.
-
3郭咔咔,邓远萍.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三重维度[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2):88-91.
-
4周宏.晚年恩格斯的马克思哲学观疏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5(4):7-11.
-
5田心铭.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一个概述(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四章研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25-29. 被引量:1
-
6王豈霞.伟大的实践推动伟大的理论──恩格斯晚年唯物史观新探索的启迪[J].哲学动态,1994(4):16-18.
-
7陈金美,叶明.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6):1-3.
-
8卢文忠.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的诠释[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4):4-7. 被引量:1
-
9景中强.试论马克思晚年对唯物史观的主要贡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4(5):3-9.
-
10张倩.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理解[J].沧桑,2009(5):143-144. 被引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