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0-116,共7页
Historical Archives
同被引文献35
-
1張振鵾.介紹“中國海關与中法戰爭”——近代史工作者的一本重要參考书[J].历史研究,1957(9):75-78. 被引量:1
-
2赵琳.张佩纶与中法战争[J].学术月刊,1997,29(7):85-89. 被引量:2
-
3龙永行.苗族首领项从周抗法述评[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1):53-58. 被引量:1
-
4杨彦杰.清政府与台湾建省[J].台湾研究集刊,1985(3):1-8. 被引量:4
-
5姚永森.试论刘铭传的“御侮”和“商战”思想[J].台湾研究集刊,1985(3):9-16. 被引量:2
-
6姚永森.论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J].台湾研究集刊,1984(4):74-84. 被引量:1
-
7陆方.试论刘铭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59-66. 被引量:2
-
8毛健予.中法战争中李鸿章怎样始终主张投降?为什么竟会在胜利的局面下签订卖国条约?[J].史学月刊,1956(3):26-26. 被引量:3
-
9赵捷民.刘铭传在台湾的抗法问题[J].史学月刊,1955(1):6-7. 被引量:3
-
10闻陈捷,家严萍.关于中法战争结局问题的再探讨[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6(3):76-8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8
-
1张成,陈九如.中法战争时期张佩纶主战思想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70-73. 被引量:1
-
2吴永燕.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原因溯源[J].兰台世界(上旬),2013(3):85-86.
-
3王志强.国内外有关晚清越南问题研究述评[J].东南亚纵横,2013(6):49-53.
-
4彭程.李彤恩与“撤基援沪”[J].昭通学院学报,2014,36(3):8-11.
-
5彭程,孟彦.中法马江之战史百年研究综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4):91-96. 被引量:1
-
6张泓林.新中国建立后邵循正史学研究的转变[J].宜宾学院学报,2017,17(7):81-87. 被引量:1
-
7韦勇强.论清代广西本土学者的史学成就——广西古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系列之一[J].贺州学院学报,2017,33(3):16-21.
-
8侯中军.张振鹍先生与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兼论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发展[J].抗日战争研究,2023(2):15-27.
-
1娄平.日本法西斯的战略退却[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6):25-28.
-
2戴逸.抗法保台 功不可没──在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安徽史学,1996(2):1-4.
-
3史涅.刘铭传研究的里程碑──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J].安徽史学,1996(2):86-87.
-
4戚其章.刘铭传抗法保台与法国“担保政策”的破产[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9(3):63-69.
-
5马仲廉.再谈抗日战争的阶段划分[J].抗日战争研究,1996(3):4-9. 被引量:3
-
6李继华.对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阶段划分的新探——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论持久战》发表55周年[J].滨州学院学报,1994,0(1):49-52.
-
7季云飞.中法战争期间清政府的抗法保台策略[J].历史研究,1995(6):87-95. 被引量:4
-
8韩西山.开幕词[J].安徽史学,1996(1):34-35.
-
9吴健民.我们实行过战略退却的方针[J].红广角,1997(3):39-41. 被引量:1
-
10方英.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术界,1996(1):9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