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悲剧之生命,生命之悲剧——《三国》、《水浒》作家作品比较论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水浒传》(简称《水浒》)作为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第一流长篇巨著,其作家考证和作品悲剧性内容,历来论者已经谈论颇多,时见分歧。本文拟就有关资料,在这两部名著之间,围绕作家心态、作品意蕴建立某种推求关系,而这大抵是此前该领域所未能予以较多注意的问题。
作者
徐子方
机构地区
东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9-48,共10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关键词
《水浒》
社会悲剧
作家作品
施耐庵
罗贯中
《水浒传》
朱元璋
《三国志通俗演义》
悲剧人物
创作心理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7
1
曾春燕.
各放异彩 熠熠生辉——试析《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语言艺术之不同[J]
.南方论刊,2001(11):37-38.
被引量:1
2
林苹.
一脉相承的历史小说——比较《三国演义》与《水浒传》[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16-17.
被引量:1
3
石育良.
《三国》与《水浒》:两个英雄世界[J]
.文学评论,1993(3):82-87.
被引量:2
4
罗书华.
中国传奇喜剧英雄生成考论——张飞、李逵[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113-116.
被引量:4
5
宋培效,刘宝琴.
白壁微瑕——《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原因简析[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0,24(1):28-33.
被引量:1
6
陈年希.
英雄的颂曲 豪杰的悲歌——《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研究之一[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8(4):106-108.
被引量:1
7
张东丽.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义的观念之比较[J]
.理论学刊,1988(3):68-69.
被引量:1
8
李铮.
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忠义思想的批判[J]
.作家,2008,0(18):129-130.
被引量:1
9
郑福田.
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义”[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1(1):83-90.
被引量:1
10
白军芳,于唯德.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中两类人物的双重审美标准[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4):152-15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许勇强,李蕊芹.
近三十年《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研究述略[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6):47-52.
被引量:1
2
马雁红.
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看《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特色[J]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6(3):30-32.
被引量:2
3
徐子方.
明杂剧剧场论(下)[J]
.戏曲研究,2015(1):60-75.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胡天赋.
从人物的再现看赛译《水浒传》的后殖民主义色彩[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79-83.
被引量:17
2
刘琼.
论新版《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20(11):51-52.
被引量:1
3
薛文秀.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形象浅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11):113-114.
被引量:1
1
杨绍梁.
从原型批评视角解读《夜色温柔》中的人物形象[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2):140-143.
被引量:1
2
陈娇龙.
《救风尘》修辞艺术探析[J]
.安康学院学报,2013,25(4):66-69.
被引量:1
3
吕国中.
单纯与丰富:试论余华小说的个性化创作空间[J]
.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05(3):61-63.
4
欧阳健.
古代小说作家考证的信与疑[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8-14.
被引量:2
5
徐丽亨.
夏目漱石《门》中的中国元素研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10):100-101.
6
褚冬雪.
史铁生作品意蕴再剖析[J]
.语文建设,2014,0(01Z):44-44.
7
李华.
“以意逆志,得孟子之一体”——以《韩诗外传》为例看孟子对汉《诗》经学化的影响[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1):68-71.
8
李华.
“以意逆志,得孟子之一体”——以《韩诗外传》为例看孟子对汉《诗》经学化的影响[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44-47.
9
李华.
“以意逆志,得孟子之一体”——以《韩诗外传》为例看孟子对汉《诗》经学化的影响[J]
.管子学刊,2011(1):33-36.
10
李继高,朱耀儒.
谈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神秘性[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8(5):65-67.
被引量:1
明清小说研究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