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说《林兰香》之“梦”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林兰香》是清初一部以贵族家事兴衰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其中林,指林云屏;香,指任香儿;兰,指代藏梦卿。这样的命名虽然也如《金瓶梅》一样,用的是三个女子名字的一个字,但它却不似《金瓶梅》那样把书的核心人物置于书名之外,(《金瓶梅》的核心人物是与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有密切关系的西门庆)而把核心人物“兰”——梦卿放在书名的中间。
作者
盛志梅
机构地区
山东曲阜师大中文系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2-189,共8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关键词
《林兰香》
《金瓶梅》
“梦”
核心人物
人物塑造
潜意识
苦闷的象征
长篇小说
情节结构
象征符号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
1
聂春艳.
性别角色转换与文本深层内涵──解读《林兰香》[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69-75.
被引量:9
2
燕筠.
《红楼梦》的先行者——《林兰香》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2):55-58.
被引量:5
3
杜芳琴.
明清贞节的特点及其原因[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4):43-48.
被引量:50
4
陈洪.
折射士林心态的一面偏光镜——清初小说的文化心理分析[J]
.明清小说研究,1998(4):5-16.
被引量:14
5
雷勇.
明末清初世情小说对才女命运的观照与反思[J]
.明清小说研究,1998(4):74-81.
被引量:5
6
雷勇.
无叶堂·断肠会·薄命司——关于“太虚幻境”的思考[J]
.明清小说研究,1996(4):189-198.
被引量:4
7
王永健.
《林兰香》·《金瓶梅》·《红楼梦》[J]
.红楼梦学刊,1988(3):147-162.
被引量:6
8
徐扶明.
《金瓶梅》与明代戏曲[J]
.戏剧艺术,1987(2):34-42.
被引量:6
9
徐扶明.
比较《金瓶梅》与《红楼梦》戏曲描写[J]
.红楼梦学刊,1989(3):179-194.
被引量:3
10
曹亦冰.
《林兰香》评介[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4):13-1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7
1
李文静.
浅析《林兰香》中的妇女观[J]
.科教文汇,2008(16):159-159.
2
李文静.
对《林兰香》中燕梦卿的精神分析学解读[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7):57-58.
3
马连营.
《林兰香》的叙事结构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6):43-46.
4
何新岭.
《林兰香》的宗教观及其矛盾[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0(9):1-4.
5
程石,王昊.
论《林兰香》中戏曲描写的价值[J]
.语文学刊,2023,43(2):69-75.
6
李捷鹏.
才女悲歌与节妇困境——燕梦卿与王翠翘比较谈[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3,35(5):36-46.
7
武晶.
《林兰香》中弹琴舞剑情节的文化渊源探究[J]
.今古文创,2023(47):38-41.
1
罗伟文.
《苦闷的象征》与中国新文学作家的创作[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41-44.
2
李汉荣.
闪电[J]
.散文诗世界,2009,0(4):73-74.
3
薛雅明.
“文艺是苦闷的象征”——丰子恺与厨川白村文艺观之比较[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95-100.
4
张岚,张洪敬.
试论李煜后期词的艺术特色[J]
.临沂师专学报,1998,32(4):57-58.
被引量:1
5
工藤贵正,许丹诚.
厨川白村著作在台湾的传播[J]
.华文文学,2010(4):91-98.
被引量:4
6
李海楠.
从《苦闷的象征》中的“悲剧式”文艺观思考文学的本质[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4):3-4.
7
张敏.
试论《苦闷的象征》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影响[J]
.滁州学院学报,2005,7(3):10-12.
8
《洛神赋》是理想与苦闷的象征[J]
.文学遗产,1986(2):120-120.
9
吴茂生,万晓.
苦闷的象征与觉醒的意识(摘译)[J]
.鲁迅研究动态,1988(9):64-67.
10
涂鸿.
苦闷的象征与平衡的艺术——中国现代“九叶”诗派的诗学观探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1):147-152.
被引量:1
明清小说研究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