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汉语宾语前置辨议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古汉语宾语前置辨议陈焕良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较为突出的特殊语序,与现代汉语形成颇大的差异。如果对这种特殊语序辨析不清,就会妨碍正确理解古书文意,因此它历来为研究古代汉语语法者所重视。但至今还存在分歧的意见,或者存在不尽完善、不够严密的问题。有感于此,笔...
作者
陈焕良
机构地区
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6-61,共6页
Linguistic Research
关键词
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
结构助词
介宾结构
否定句
前置宾语
古汉语语法
“之”
现代汉语
疑问代词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7
1
陈永莉.
汉语动宾语序演变的考察与分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1):86-90.
被引量:2
2
曹逢甫.
台湾闽南语的ka^7与宾语的前置[J]
.汉语学报,2005(1):21-30.
被引量:9
3
沈晋华.
“姜氏何厌之有”今译质疑[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2(3):23-27.
被引量:2
4
陆丙甫,徐阳春.
汉语疑问词前移的语用限制——从“疑问焦点”谈起[J]
.语言科学,2003,2(6):3-11.
被引量:17
5
姚振武.
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J]
.中国语文,1999(1):43-53.
被引量:46
6
刘丹青,徐烈炯.
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
.中国语文,1998(4):243-252.
被引量:318
7
李先华.
论“何……之V”式句[J]
.语言研究,1999,19(1):11-19.
被引量:4
8
孙良明.
“何P之V”补说[J]
.古汉语研究,1998(1):12-13.
被引量:3
9
石毓智.
试论汉语的句法重叠[J]
.语言研究,1996,16(2):2-13.
被引量:85
10
程瑞君.
“何厌之有”解[J]
.古汉语研究,1996(2):70-7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孙良明.
据历代专书注释语法分析谈高校古汉语语法教学(下)——兼说古汉语语法四大特点及其对语法教学的实用意义[J]
.语文研究,2008(4):38-46.
被引量:6
2
杨晓叶.
浅析《墨子》中的宾语前置句[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4):111-113.
3
何丹,谭日丽.
汉英宾语前置现象对比研究[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1):80-80.
4
曹雪晶,万久富.
也说“何厌之有”的今译[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8):51-52.
5
钟家利.
类型学视角下上古汉语代词宾语前置的再认识[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03-111.
6
罗传清.
先秦汉语疑问代词宾语的语序及其“特例”分析[J]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2X):68-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杨晓叶.
浅析《墨子》中的宾语前置句[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4):111-113.
2
孙良明.
据古今专书训诂考据语法分析谈高校古汉语语法教学——再谈古汉语语法四大特点及其对语法教学的实用意义[J]
.语文研究,2011(4):1-7.
被引量:2
3
张新凤.
古汉语语法中的兼代现象[J]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7):73-74.
4
董晓明.
分析古汉语中的语言之美[J]
.新课程学习(下),2013(10):184-185.
5
林春颖.
谈古汉语主语隐去对韩国语教学的启示[J]
.戏剧之家,2016(2):165-167.
6
苏宝荣.
汉语研究应当在“兼综”的基础上“创新”——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5(1):30-42.
7
孫良明.
谈高诱“注”解说受事主语句的表达功能、解释能力和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及古代汉语被动式的形成——兼质疑“(N)为(N)V”式指称说[J]
.汉语史学报,2009(1):15-35.
被引量:1
1
陈焕良,贺玉华.
古籍整理用字必须规范化[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3):45-46.
被引量:1
2
司显柱.
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角度论英语在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
.江西社会科学,2002,22(6):61-64.
被引量:3
3
戚晓杰.
明清山东方言“X+VP+比较标记+Y”式差比句研究[J]
.语言科学,2006,5(5):52-61.
被引量:3
4
陈焕良.
古籍用字述论[J]
.广东社会科学,1998(2):124-129.
5
郭向敏.
《孟子》的宾语前置[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3):107-109.
被引量:4
6
袁进.
西方传教士对现代汉语形成的影响[J]
.语言战略研究,2016,1(4):52-58.
被引量:3
7
孙雍长.
训诂学教材建设的重要新成果———评陈焕良《训诂学概要》[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6):108-111.
8
董娟娟.
论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欧化现象[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8(1):68-73.
被引量:4
9
杨晨.
从字词层面看近现代翻译对汉语的侵蚀——汉语欧化现象[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2):209-209.
10
齐曼婷,肖东平.
《论语》宾语前置句的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5(30):507-508.
语文研究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