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5-29,共5页
同被引文献45
-
1季广茂.从辉煌到没落——后现代主义的中国命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4):72-76. 被引量:4
-
2詹明信,行远.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J].文艺研究,1986(3):123-133. 被引量:15
-
3谭桂林.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定位与质疑[J].中国文学研究,1998(4):3-10. 被引量:4
-
4刘耘华.后现代及其中国版本[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5):5-6. 被引量:2
-
5贺奕.群体性精神逃亡: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病[J].文艺争鸣,1995(3):25-31. 被引量:22
-
6姜静楠.后现代主义:人类的别一种智慧[J].小说评论,1995(4):81-84. 被引量:2
-
7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与价值反思[J].文艺研究,1993(1):44-46. 被引量:6
-
8陶东风.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J].文艺研究,1993(1):53-55. 被引量:7
-
9史建.共生·多元·传统——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思考[J].文艺研究,1988(5):156-165. 被引量:9
-
10曾艳兵.后现代主义与中国诗学[J].文史哲,1997(2):13-1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姜肖.启蒙的分化:文学批评“后现代性”话语及其异质形态[J].文艺争鸣,2022(9):34-40.
-
2陈乃平,楚昆.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几个问题[J].南方文坛,2015(3):53-59. 被引量:1
-
3李圣传.文艺理论:“面向时代”的理论与批评——2014年文艺学学科热点扫描与前瞻[J].学术界,2015(7):214-222. 被引量:2
-
4王伟.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美学研究——当前中国美学界论争的批判性考察[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9):74-80. 被引量:1
-
5朱立元,刘阳军.1985: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年的文化记忆[J].社会科学战线,2016(1):120-136. 被引量:5
-
6李自雄.强制阐释、后现代主义与文论重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6(3):21-29. 被引量:2
-
7田杨.欧美文学中的后现代意识探讨[J].芒种(下半月),2016,0(5):75-76.
-
8李自雄.中国问题、反本质主义与当代文论建设[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03-110. 被引量:1
-
9周琦.后现代主义“话语的平移”不适合中国[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2):84-88.
-
10朱立元.试论人文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若干理论问题——以当代中国文艺学学科为例[J].文艺研究,2019(9):5-21. 被引量:8
-
1汪小玲.论奥哈拉早期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诗学[J].当代外国文学,2014,35(2):14-22. 被引量:2
-
2吴亮.独处与独行[J].时代风采,1998(4):26-26.
-
3梁波.自动写作:从布勒东到残雪[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15(4):29-32. 被引量:1
-
4颜峻.旧文推荐[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9,0(7):74-74.
-
5江湖.追忆童年的五彩弹珠[J].中国女性(海外版),2010,0(9):84-85.
-
6方卿,袁惠.爱牙故事多[J].父母必读,2009(11):152-152.
-
7王蓉.残雪的“自动写作”与读者的缺席[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0):73-77. 被引量:1
-
8周颐.何处方能寻觅“我”——论布勒东的《娜佳》[J].外国文学评论,1992(4):48-55.
-
9赵东蕾.在“现实”与“超现实”中穿梭——论超现实主义自动写作的现实性[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8):45-45. 被引量:1
-
10x小编.游戏梦工厂[J].世界儿童(童话版),2009(4):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