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学本土性的实现──从《虾球传》、《穷巷》到《太阳落山了》
被引量:2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8-92,共5页
同被引文献14
-
1张绰.从文化视角论黄谷柳[J].广东社会科学,1992(5):107-113. 被引量:3
-
2韩江.流浪儿、捞家及其他——《虾球传》人物谈[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2(1):43-52. 被引量:4
-
3夏衍.白头记者话当年——记香港《华商报》[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2(2):1-17. 被引量:5
-
4金孝柍.40年代后期左翼文艺界眼中的“都市文学”——兼论《虾球传》[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6):1-6. 被引量:3
-
5沈丽霞.“粤人文库”广东方言文学作品述略[J].图书馆论坛,2006,26(3):35-39. 被引量:3
-
6黄万华.《虾球传》:战后香港文学的重要收获[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3):21-23. 被引量:4
-
7王少瑜.关于“捞世界”与“虾球精神”——重读粤味文化小说《虾球传》[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1):24-25. 被引量:2
-
8朱崇科.鲁迅“义子”廖立峨:作为广东青年的“这一个”[J].鲁迅研究月刊,2014(1):4-12. 被引量:5
-
9陈翠平.文学地理学中的现当代岭南文学——以粤语方言区文学为例[J].学术评论,2017(1):71-76. 被引量:1
-
10赵稀方.香港:地方性的分歧——论《虾球传》与《经纪日记》[J].文艺争鸣,2020(1):45-50. 被引量:1
-
1赵稀方.香港文学本土性的实现——从《虾球传》、《穷巷》到《太阳落山了》[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2):9-13. 被引量:6
-
2关洪.文白相间 意义深远——以《虾球传》为例分析黄谷柳的写作风格[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3):207-208.
-
3蔡燕彬.黄谷柳《虾球传》研究资料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0):37-38. 被引量:1
-
4黄万华.《虾球传》:战后香港文学的重要收获[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3):21-23. 被引量:4
-
5计红芳.成长的艰辛——重评黄谷柳《虾球传》[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6):26-29.
-
6徐冲.畸形社会中的抗争与呐喊──小说《虾球传》主人公形象论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93-95.
-
7黄谷柳[J].新文学史料,2008(3).
-
8何斌.《虾球传》,小人物写照大时代[J].黄金时代(上半月),2009(8):20-21.
-
9侯桂新,郑浩月.《虾球传》的接受史[J].云梦学刊,2015,36(5):11-17.
-
10袁良骏.关于香港文学的源流[J].文学评论,1997(3):28-3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