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楚人精神 浪漫哲学──冯友兰道家思想研究疏释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楚人精神浪漫哲学──冯友兰道家思想研究疏释朱哲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道家曾以其独特的道论标柄于世。对于道家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价值评估,一直是中国哲学和文化思想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冯友兰先生以涵摄中西、融贯古今的渊博学识、丰富的治学经验,钩深稽古,探幽发微...
作者
朱哲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哲学系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6-63,共8页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关键词
道家思想
道家哲学
黄老之学
新道家
负的方法
冯友兰
《庄子》
《老子》
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氏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1
陈晓平.
冯友兰境界说的道儒思想辨析[J]
.中州学刊,1999(3):88-94.
被引量:5
2
张永义.
道家思想对冯友兰“新理学”的影响[J]
.中国哲学史,1999(4):92-98.
被引量:5
3
杨翰卿.
冯友兰融道于儒的人生哲学[J]
.哲学研究,1997(8):46-50.
被引量:1
4
孔祥宁,胡伯项.
“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人生哲学的本质特征[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27(1):7-11.
被引量:2
5
高秀昌.
论冯友兰“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J]
.孔子研究,2005(4):80-8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范鹏,马鹏翔.
论冯友兰庄学研究的三个阶段[J]
.甘肃社会科学,2006(2):86-9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马鹏翔.
自有玄心赏风流--论冯友兰对魏晋玄学研究的贡献[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3):302-308.
被引量:4
1
符春燕.
随写,让感觉与众不同![J]
.新作文(小学教学版),2009(9):22-23.
2
文晓.
谈“一心二用”的治学法[J]
.社会科学(甘肃),1985(5):92-92.
3
吴爱红.
回忆: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浪漫维度[J]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5):6-7.
4
徐辉.
马克思哲学革命意义再探讨[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57-60.
被引量:2
5
倪梁康,杨国荣.
关于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对谈[J]
.哲学分析,2013,4(3):175-182.
被引量:2
6
俞兆平.
美学的浪漫主义与政治学的浪漫主义[J]
.当代作家评论,2004(6):155-155.
被引量:1
7
马彩云.
做“真实”的班主任[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09(11):35-36.
8
黄域生.
哲学与现实性——叶秀山先生学术报告纪要[J]
.中国哲学史,2001(1):93-93.
9
李跃红.
浪漫哲学初入中国的美学形式与内容意义[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2):144-147.
10
傅白芦.
向西方讲西方文化——小议邓晓芒的黑格尔研究[J]
.群言,1997,0(10):32-34.
云南社会科学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