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划清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同私有化的界限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党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后提出的,反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要求,符合我国实际及广大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必须长期坚持。要坚持这一根本方针,就必须真正认识它的内涵与实质,划清它与私有化的界限。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及其结构。
作者
宗寒
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1,共6页
关键词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企业
私有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
国有经济
劳动者
分类号
F12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3
1
邢少文.
新一轮“国进民退”之殇[J]
.南风窗,2009(8):65-67.
被引量:3
2
曹思源.
“国进民退”是反潮流[J]
.沪港经济,2009(11):19-19.
被引量:1
3
许小年:“国进民退”背离改革方向[J]
.商周刊,2009,0(22):22-23.
被引量:4
4
高新才,赵金锁.
制度量化、供求均衡与制度变迁[J]
.改革,2006(9):118-123.
被引量:3
5
张宏,赵金锁.
国家的制度供给模型[J]
.甘肃社会科学,2007(1):72-76.
被引量:5
6
天则经济研究所.国有企业的性质、绩效与改革.www.unirule.org.cn/xiazai/2011/20110412.pdf.
7
陈志武.经济自由度决定劳动收入增长[N].南方都市报,2010-07-19.
8
道格拉斯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4..
9
贺军.
钢铁业呈“国进民退”?[J]
.中国企业家,2009(9):30-30.
被引量:1
10
卫兴华,本刊记者.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卫兴华教授[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4-1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彭腾,詹博.
关于“国进民退”问题的研究综述[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26(4):13-19.
被引量:4
2
赵金锁.
现行国有企业制度变迁分析——基于经济自由度视角[J]
.甘肃社会科学,2011(6):54-5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王满仓,段谨怡,李勇.
国有企业发展轨迹考察及改革策略选择[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28(1):27-33.
2
陈立中.
中苏论战期间党对企业管理体制的探索及其效应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3):69-74.
3
董志凯.
二○一一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若干特点概述[J]
.中共党史研究,2012(7):108-116.
4
胡凯,朱泽钢.
甘肃省国有上市公司董事薪酬的治理效用与公司业绩互动性——基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
.甘肃社会科学,2012(4):221-224.
5
冯丝卉.
国有经济最优比重推断[J]
.财政监督(财会版),2012(6):69-70.
6
陈俊杰.
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之比较与选择[J]
.当代经济管理,2013,35(10):1-5.
被引量:4
7
DING Xiaohao,YANG Suhong,Wei HA.
Trends in the Mincerian Rates of Return to Education in Urban China:1989-2009[J]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2013,8(3):378-397.
被引量:1
1
曲用心,万锋锋,黄全胜.
循环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3):3-5.
2
曾玉平.
实现科学发展须防止三种不良倾向[J]
.领导科学,2008(21):6-7.
3
陈政.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促进贵州发展[J]
.贵州民族宗教,2004(1):33-35.
4
梁燕君.
财税政策如何有效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J]
.质量春秋,2010(3):7-11.
5
常青.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征[J]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1988,30(1):12-14.
6
孟庆学.
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一点体会[J]
.财经问题研究,1984(6):33-39.
7
何强.
关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再思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S2):106-108.
8
胡钧,韩东.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J]
.高校理论战线,2010(3):4-10.
被引量:6
9
江妙妍.
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分析[J]
.学理论,2011(10):127-128.
10
徐志仁.
第三讲 社会主义商业的地位和作用[J]
.经济问题,1984(3):46-49.
求是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