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24,共6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同被引文献84
-
1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J].南方文坛,2001(4):28-39. 被引量:73
-
2张清华.文学的减法——论余华[J].南方文坛,2002(4):4-8. 被引量:95
-
3杰斯·罗,汪雨申,邵昳灵.中国偶像[J].作家,2009(9):2-3. 被引量:1
-
4周琰.重复叙述的单纯和丰富——试评余华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345-347. 被引量:2
-
5齐红.苦难的超越与升华──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主题[J].当代文坛,1999(1):42-44. 被引量:8
-
6张清华.死亡之象与迷幻之境──先锋小说中的存在/死亡主题研究[J].小说评论,1999(1):27-34. 被引量:9
-
7常江虹.我们缘何而笑──《许三观卖血记》的新喜剧倾向[J].小说评论,1998(2):78-82. 被引量:3
-
8余华,杨绍斌.“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J].当代作家评论,1999(1):4-13. 被引量:148
-
9张柠.长篇小说叙事中的声音问题──兼谈《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风格[J].当代作家评论,1997(2):24-29. 被引量:7
-
10余弦.重复的诗学——评《许三观卖血记》[J].当代作家评论,1996(4):12-15.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18
-
1周琰.重复叙述的单纯和丰富——试评余华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345-347. 被引量:2
-
2江南.新时期小说人物语言的新特点——兼谈言语与语境的关系[J].修辞学习,2001(1):34-36. 被引量:2
-
3张小芳.余华小说创作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97-99. 被引量:1
-
4卢焱.论余华小说死亡主题的嬗变[J].中州学刊,2006(4):226-228.
-
5刘春勇.“坚韧”的修辞学阐释——《许三观卖血记》之修辞解读[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24(1):47-52. 被引量:3
-
6姜欣.论余华小说创作转型后的艺术走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23(8):3-9. 被引量:2
-
7景莹.无根之痛:余华小说中的继父现象[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64-67. 被引量:4
-
8樊锐芳.《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性美[J].民营科技,2011(2):78-78.
-
9孔媛媛.前景化语言与《许三观卖血记》的翻译[J].科技资讯,2011,9(26):239-240. 被引量:1
-
10高椿霞.乡土文学本真的平民生存叙事——以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3):33-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8
-
1李涵.文本修改与杨绛文学世界的建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7(5):27-38.
-
2汪宝荣,周恩奇.余华小说《活着》英语译介与传播社会学分析[J].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1(1):156-168. 被引量:3
-
3吴文萱,贺昱.论余华小说《文城》的修辞艺术[J].汉字文化,2022(20):140-142.
-
4吕嵩松.发挥优势,开展有特色的语言学研究性学习——在我校中文专业语言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点设想[J].百色学院学报,2003,17(4):124-128. 被引量:1
-
5刘春勇.“坚韧”的修辞学阐释——《许三观卖血记》之修辞解读[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24(1):47-52. 被引量:3
-
6邢向辉.余华作品中的生存哲学[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11):72-73.
-
7李刚.浅谈余华小说创作转型的表现[J].新课程(下),2010(10):77-77.
-
8刘抒.《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比较谈[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127-127.
-
9姜泳.苦难中的坚韧与顽强——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11):111-112. 被引量:1
-
10段丽萍.寻找“父亲”之路——论余华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塑造[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3):71-73. 被引量:4
-
1张平.浅议文学作品的主题及其审美特征[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6,0(4):78-81.
-
2黄建国.论短篇小说的意味[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5(5):23-26. 被引量:3
-
3李翠萍.试析余华小说的叙述话语[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3):138-139.
-
4项思琪,张白桦.《阁楼上的佛像》的叙述者转换问题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5):61-63. 被引量:2
-
5赖翅萍.血缘·家族·国家——徐小斌《羽蛇》的血缘叙事解读[J].理论与创作,2006(2):91-95.
-
6李希凡.“熟悉的陌生人”与独特的“这一个”——金陵十二钗续论[J].红楼梦学刊,1996(3):77-111. 被引量:3
-
7陈晋.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叙述方法[J].小说评论,1988(1):3-9. 被引量:5
-
8杨凯华.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表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68-169.
-
9茸.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3):312-312.
-
10杨翔.《耻》——叙事重复与意义生成[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5):1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