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说文言文中的“染色”修辞方法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笔者在这里先提出一个问题,这就是白居易《长恨歌》:“落叶满阶红不扫”中的“红”字,究竟应该作何解释?一般书籍(包括诗词鉴赏辞典或古文鉴赏辞典之类)对这个“红”字既不作翻译也不加注解,就无缘无故地删去了,古人写诗讲究炼字锻句,不会妄设一词。清代学者魏际端说:“古人文字有累句、涩句、不成句处,而不改者,非不能改也。改之或伤气格,故宁存其自然。”其中的“伤气格”是影响风格和表达效果的意思。我们在阅读古文时,首先要考虑某些不易理解的词语,是不是由于古人运用了修辞方法。白居易善用修辞,这个“红”字一定有它的意义。笔者带着这个问题,研究了许多篇带有颜色形容词的古典诗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古诗中所载的颜色形容词,其功用往往不同,译法也不同。兹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1.颜色形容词作标色用。这种用法最多,例如: ①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年第3期22-23,共2页 Contemporary Rhetoric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