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反问式设问 被引量:10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先看下面的例句: ①是不是每人搞一门就有利于深造?我们 的教授、讲师的水平是不是都比外国的高?(a)我 看不见得。(b)(见《中国语文》1984年第6期于根元 的文章《反问句的性质和作用》) ②难道内地的导演就这么不行?(a)我就不 信。(b)(同上) ③怎么能够想象轻而易举地摆脱它的纠缠 呢?(a)不可能。(b)(见《学语文》1988年第6期陈家 西的文章《反问句不能回答吗?》) ④你看见过的官兵很多,哪有象这样的部队 呢?(a)没有!(b)(同上)这4个例子都有(a)(b)两段;(a)为问话,(b)为答话。但因为(a)都是反问句,所以(b)是(a)隐含的答案。这类现象,于根元先生认为是“自问自答”的“反问句”;陈家西先生认为是作了回答的反问句;也有人认为是反问和设问结合的用法;更有甚者,有人认为这是病句——反问句本无需回答,却作了回答。我们认为,这是“反问式设问句”。 反问与设问虽然都是修辞的方式,但它们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反问在语义平面上,设问在语用平面上。所以二者必然出现交叉现象。但这种交叉不是无规则的混合,而是有层次的聚合。 反问与“正问”相对,张静先生作如是说。张先生在《汉语语法问题》一书中把疑问句分成了类,其中就有正问和反问。正问,从正面提出问题。
作者 李富林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年第3期25-26,共2页 Contemporary Rhetoric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60

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