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承”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通常是指把平行的两个短语或句子中相同的语句成分加以归并,使这两个短语或句子在形式上变成一个短语或句子,但在表意上却仍需按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结构关系使两个后项分别承接两个前项。如《汉书·景帝纪》“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中,“周苛周昌孙子”在形式上是一个偏正结构,“周苛周昌”并提是定语,“孙子”并提是中心语,但实际上它是由两个偏正结构合并而来,后项“孙”承前项“周苛”,后项“子”承前项“周昌”应理解为“周苛孙与周昌子”,而不能理解为“周苛与周昌之孙与子”(周苛和周昌的孙子和儿子)。《史记·孝景本纪》载:“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孙平为绳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子左车为安阳侯。”这可以证实《汉书》在记叙同一史实时运用了分承手法。 在汉语中,分承是最早出现的修辞方式之一,先秦文献中的分承用例俯拾即是,例如: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年第3期30-32,共3页
Contemporary Rheto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