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2-153,共12页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同被引文献29
-
1赵一凡.触探人性的无限可能——金基德影片赏析[J].电影评介,2006(24):38-39. 被引量:7
-
2戴丽娜.诗意世界中另类的情感与性爱——我看金基德电影的情色世界[J].电影文学,2007(1):29-30. 被引量:2
-
3吴丹.宗教外衣 人本内核[J].当代电影,1999(2):116-118. 被引量:3
-
4游婧.浅析“失语”金基德的魅力元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6):122-123. 被引量:2
-
5梁开奎.“黑色”的影像世界——金基德电影影像美学分析[J].当代电影,2004(5):118-120. 被引量:17
-
6朴钟锦.韩国宗教的多元共存与韩国的宗教政策[J].当代韩国,2004(3):78-82. 被引量:6
-
7朴钟锦.韩国宗教的多元共存与韩国人的国民性格[J].世界民族,2004(6):57-63. 被引量:8
-
8聂伟.全球化语境下的“后东方”电影:《春来冬去》[J].当代电影,2005(2):144-147. 被引量:10
-
9陈鸿秀.韩国边缘人影片的人文内涵[J].戏剧文学,2006(4):84-88. 被引量:1
-
10李璠玎.《撒玛利亚女孩》:救赎与颠覆中的残酷成长[J].四川戏剧,2005(6):53-5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4
-
1熊政.金基德电影的诗性化特征[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11):134-135.
-
2张慧文.中国佛教电影探微[J].电影评介,2012(14):13-15. 被引量:3
-
3陈召培.半抽象式影像寓言下的两性关系--从《坏小子》透视金基德电影[J].电影评介,2012(18):5-8. 被引量:1
-
4邓露明.无声胜有声——浅析金基德电影[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6):99-101.
-
5严芳.个性化书写:永恒的母题与执着的救赎——韩国新电影的现代性特征文[J].艺苑,2015(3):42-45.
-
6柴干.金基德电影中的佛教意象研究[J].文教资料,2015(35):155-157.
-
7张成成.万物两极,善恶对立——解读电影《唐人街探案》中的宗教元素[J].戏剧之家,2016(8):134-135. 被引量:3
-
8颜小学.《春夏秋冬又一春》的生命轮回叙事逻辑[J].电影文学,2017(21):150-152.
-
9李雅欣,段经琨.导演宗教背景对其创作“救赎”母题的影响研究——以梅尔·吉布森与金基德的作品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17,34(5):94-97. 被引量:2
-
10曹子健.残酷与诗意,凄美与团圆——电影《霸王别姬》与《老男孩(原罪犯)》的美学风格比较[J].北方文学,2020(6):125-126. 被引量:1
-
1张舜梅.曼陀罗[J].宝藏,2014,0(12):12-12.
-
2高红女.从《煞尔普里舞》看传统舞种的形成及流变[J].舞蹈,2012(8):28-29.
-
3郑殿辉.谈金基德电影的巫俗情结[J].电影评介,2012(9):6-7. 被引量:1
-
4李炳旼.韩国新电影的纪实性表述——以林顺礼、洪尚秀电影为例[J].艺苑,2006(9):50-53. 被引量:2
-
5人玉.江南Style[J].现代青年,2012(10):25-25.
-
6郭因.香飘四海的曼陀罗──颜语印象[J].江淮文史,1999,0(2):46-51. 被引量:1
-
7伊卫东.浅析中国油画的“丑”[J].戏剧丛刊,2005(4):110-111.
-
8陆扬:妄想曼陀罗[J].艺术界,2015,0(5):46-53.
-
9郭宁.《追击者》:犯罪片新尝试[J].大众电影,2008,0(13):52-53.
-
10邹跃进.纯真与感伤——读一真的艺术有感[J].东方艺术,2010(19):108-11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