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47
-
1张梅坤.马家浜文化罗家角时期的交往网络和信息传递[J].农业考古,1999(3):73-76. 被引量:2
-
2时平.东方与西方交往的嬗变[J].学海,1998(1):102-105. 被引量:2
-
3黄炎平.从绝对历史理性到交往理性——论西方近现代社会历史观的一个转向[J].求是学刊,1998,25(6):10-15. 被引量:5
-
4崔景明,陆韧.元、明、清时期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J].思想战线,1998,24(4):39-45. 被引量:4
-
5荆忠.试论交往的历史形式、特性和社会功能[J].学术界,1997(5):29-33. 被引量:3
-
6马利芳.浅析贸易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2(S1):156-158. 被引量:2
-
7丁进军.晚清中国与万国邮联交往述略[J].历史档案,1998(3):94-98. 被引量:4
-
8郭亚非,王菊映.云南与东南亚各国的早期经济交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2):38-41. 被引量:5
-
9林延清.乾嘉时期天津与英国的三次交往[J].清史研究,1996(2):88-91. 被引量:1
-
10邓河.浅论中国近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8(3):78-81. 被引量:3
-
1林家恒.古代福建对日交往及其影响[J].闽江学院学报,1997,18(3):55-60.
-
2梅子涵.这些裙子挂在了我们心里[J].课外阅读,2008(5):40-41.
-
3志钢.历代科举史话之三 宋元时期科举制的完善与变革[J].首都经济,2002(6):39-40.
-
4罗素·邓肯.龙与鹰:中国与美国政治[J].美文(上半月),2012(5).
-
5郑治仁.新中国经历的5次核危机[J].党政论坛,2012(24):26-27.
-
6李贤娜.新中国曾经历5次核危机[J].南国博览,2013(1):30-30.
-
7佚名.盘点:二十世纪新中国经历过的五次核危机[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23):70-71.
-
8陈鹤.“中书门下”不等于“中书省”[J].中学历史教学,2011(1):118-118.
-
9刘靖华.整合的精神力量与天鹅绒的文化帷幕──1994年欧洲社会文化分析[J].欧洲研究,1995,16(1):74-76.
-
10张强,薛桂坤.日本军国主义的核武情结[J].党建文汇(下半月),2002(11):3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