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观察》
1997年第5期16-19,共4页
International Review
同被引文献16
-
1马宁.文莱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关系[J].东南亚研究,1984(3):103-107. 被引量:2
-
2黄云静.越南与东盟的关系:从对抗到合作[J].东南亚研究,1995(3):43-45. 被引量:2
-
3张振江.“东盟方式”:现实与神话[J].东南亚研究,2005(3):22-27. 被引量:31
-
4《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01-6-15)http://www.sectsco.org/CN/show.asp?id=100.
-
5《哈萨克斯坦总统撰文谈上合组织成立十周年》,人民网,2011年6月8日,http://www.people.corn.en/h/2011/0608/c25408-1195858587.html.
-
6《俄印签署联合声明俄支持印度安理会“入常”努力》,中国网,2010年12月21日,http://www.china.com.cn/intemational/txt/2010_12/21/content_21590051.him.
-
7《阿富汗副总统:希望阿方能正式加入上合组织》,网易新闻,2009年10月16日,http://news.163.com/09/1016/14/5LOK76GN000120GU.html.
-
8张良民.老挝与东盟的关系[J].东南亚纵横,2008(7):43-47. 被引量:3
-
9陈小沁.关于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J].国际论坛,2010,12(2):13-17. 被引量:5
-
10朱显平,邹向阳.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与动力[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0(3):47-54.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4
-
1曾向红,李廷康.上海合作组织扩员的学理与政治分析[J].当代亚太,2014(3):120-155. 被引量:19
-
2薛志华.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原因、挑战及前景分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5(4):30-35. 被引量:6
-
3陈小鼎,马茹.上合组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与路径选择[J].当代亚太,2015(6):63-81. 被引量:21
-
4李进峰.上合组织扩员与东盟扩员比较借鉴[J].俄罗斯学刊,2016,6(3):19-26. 被引量:5
-
5孙超.“一带一盟”对接与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前景[J].欧亚经济,2016(5):95-101. 被引量:4
-
6曾向红.“一带一路”倡议的智力支持——中亚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国际展望,2016,8(5):1-20. 被引量:4
-
7张屹.从东南亚恐怖主义现状解析“东突”南线转向[J].政法学刊,2017,34(1):121-128. 被引量:7
-
8朱永彪,魏月妍.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阶段及前景分析——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J].当代亚太,2017(3):34-54. 被引量:18
-
9薛志华.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发展战略及中国的作为——基于SWOT方法的分析视角[J].当代亚太,2017(3):55-77. 被引量:9
-
10陈小鼎,王翠梅.扩员后上合组织深化安全合作的路径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0(3):108-134. 被引量:16
-
1毕世鸿.冷战后日缅关系及日本对缅政策[J].当代亚太,2010(1):119-130. 被引量:12
-
2朱世英,宋晓华.皮格马利翁效应之于中国式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4(9):245-245.
-
3陈君.穆沙拉夫归来[J].中国新闻周刊,2013(12):28-29.
-
4孔鹏.浅析东盟对缅甸政策的变化发展[J].东南亚纵横,2008(2):70-75. 被引量:6
-
5丁江.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4):95-97. 被引量:2
-
6郑昊.危机与机遇──1997年东盟区域合作的新进展[J].国际观察,1998(2):17-21.
-
7张锡镇.泰国民主政治的怪圈[J].东南亚研究,2009(3):4-10. 被引量:25
-
8李益波.印缅关系:从疏远到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6(1):40-43. 被引量:8
-
9丁江,丁鸣.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J].武警学院学报,2004,20(2):82-84. 被引量:3
-
10贾瀚龙.巴基斯坦大选前瞻[J].半月谈,2013(5):8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