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6-91,共6页
Guizhou Ethnic Studies
同被引文献25
-
1杨通银.市场经济机制下的侗语文[J].贵州民族研究,1995,15(3):135-138. 被引量:2
-
2杨昌嗣,银军.略论侗文使用的局限性和可行性[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0(5):90-95. 被引量:1
-
3石少成.湖南省试行苗文侗文情况述论[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0(5):96-99. 被引量:2
-
4杨秀斌,石宗庆.双语文教学是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途径——榕江县开展侗、汉双语文教学调查报告[J].贵州民族研究,1989,9(2):152-157. 被引量:1
-
5潘世华.双语文教学是发展贵州民族教育的重要途径[J].贵州民族研究,1988,8(2):51-54. 被引量:1
-
6杨盛中.学习民族文字的意义和作用[J].贵州民族研究,1985,5(3):76-77. 被引量:1
-
7许士仁.学习民族语文 做好民族工作[J].贵州民族研究,1984,4(3):51-53. 被引量:2
-
8杨权.努力促进侗文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1983,3(3):15-19. 被引量:1
-
9龙明耀.侗文的创立与推行[J].贵州民族研究,1983,3(3):35-39. 被引量:2
-
10榕江县车江中学试行侗文工作小结[J].贵州民族研究,1982,2(3):23-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
1海路.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语言规划及其实践[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1):141-146. 被引量:4
-
2王爱云.中共与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改革[J].中共党史研究,2013(7):71-81. 被引量:3
-
3吴青芬,朱婧.侗族民歌的社会教育功能及传承发展研究——以黎平、锦屏两县西部相邻乡镇侗族习俗歌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9,11(1):74-78. 被引量:2
-
4李永皇.《贵州民族研究》创刊40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171-180.
-
5洪艳,李丽生.侗族青少年学生母语受蚀词汇语言学特征调查研究——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3,43(1):55-62.
-
1孙叶林,胡蓉.湖南通道本地话(二里话)语音系统及音韵特点[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8):105-108. 被引量:1
-
2胡蓉.从部分语音特征看湖南通道“本地话”——二里话和四里话的形成[J].怀化学院学报,2016,35(3):98-103.
-
3王长礼.规范语言 任重道远——遵义市普通话测试工作调查报告[J].贵州教育,2003,0(9):8-9.
-
4侗族[J].海外英语,2012(12):42-43.
-
5彭建国,何妤娜.湖南通道侗族“本地话”的语音系统及其归属[J].云梦学刊,2010,31(4):138-141. 被引量:1
-
6胡蓉,孙叶林.湖南通道“本地话”——二里话和四里话的音韵比较[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10):90-97. 被引量:1
-
7海路,李芳兰.侗族新创文字应用研究评述——以相关文献研究为线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6):31-36.
-
8王春德.黔东南州召开苗文侗文试点推行工作会议[J].民族语文,1983(5):43-43.
-
9海路,李芳兰.侗族新创文字的历史沿革[J].贵州民族研究,2010,30(6):142-149. 被引量:5
-
10潘永荣,张盛.侗文中现代汉语借词标调问题浅析与构想[J].贵州民族研究,1998,18(4):131-13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