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还是被消解──当代文论发展和比较文学发展的管见
被引量:3
Decrease or Be Decreased: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Theory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Abstract)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1996年第3期14-22,共9页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44
-
1黄宗广.从历史建构审视“比较诗学”[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4):141-145. 被引量:1
-
2张云鹏.中外比较诗学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建构及其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1998(2):113-117. 被引量:2
-
3张海明.中西比较诗学的历史与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72-79. 被引量:5
-
4曹顺庆.寻求比较诗学研究的新路径[J].中国比较文学,1997(2):1-9. 被引量:4
-
5谢天振.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对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研究趋势的思考[J].中国比较文学,1996(3):1-13. 被引量:17
-
6蒋述卓.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景展望[J].中国比较文学,1995(1):13-17. 被引量:5
-
7王元化.论古代文论研究的“三个结合”——《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J].社会科学战线,1983(4):255-259. 被引量:20
-
8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和建立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 (座谈纪要)[J].文史哲,1983(1):55-63. 被引量:7
-
9陈跃红.阐释的权利──当代文艺研究格局中的比较诗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1):48-54. 被引量:8
-
10汪涛.论中西诗学与比较诗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36-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
-
1何敏,王玉莹.御东风而西行:从刘慈欣作品译介效果观中国文学对外传播[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2):242-253. 被引量:1
-
2李安斌,盛国诚.从“不可译”到变异学[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2):460-470. 被引量:2
-
3方仪力.试论西方文论术语翻译研究的重大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S2):33-36. 被引量:1
-
4谭佳.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J].文学评论,2005(6):166-171. 被引量:6
-
5王玉.“共同诗学”与“复合诗学”——对比较诗学终极目标的一点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4):53-54.
-
6曹顺庆,王超.中国比较诗学三十年[J].文艺研究,2008(9):50-60. 被引量:11
-
7苏扬,魏凤娥.阐释者的跨语际对话:海内外《管锥编》研究述论[J].文艺评论,2015(10):156-160.
-
8税宏炜.浅议中西比较诗学的对话危机[J].北方文学(中),2017,0(3):66-66.
-
9林佳锋.一种中国经验的文论可能性——别现代批评初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3):123-129.
-
10何丽.世界诗学新形态的建构与中国贡献[J].中国文艺评论,2024(3):104-114.
-
1谢天振.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对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研究趋势的思考[J].中国比较文学,1996(3):1-13. 被引量:17
-
2孟华.失败的启示[J].中国比较文学,1998(1):37-40.
-
3乐黛云.我与中国比较文学[J].中外文化交流,1995,0(4):33-35. 被引量:2
-
4张廷琛.他山之助——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琐论[J].文艺研究,1985(2):104-113. 被引量:2
-
5乐黛云.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4届年会(加拿大)综述(1994,8,15──8,20)[J].中国比较文学,1995(1):234-237. 被引量:2
-
6乐黛云,陈惇.迈向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20年[J].中国比较文学,1999(1):1-15. 被引量:4
-
7江宏,加令.略谈香港比较文学[J].阅读与写作,1997,0(7):3-4.
-
8叶方石,余璐瑶.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三十年的献礼之作——评“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J].中国比较文学,2012(1):146-148.
-
9乐黛云.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J].新东方,1998,7(3):49-57. 被引量:19
-
10邓时忠,蒋荣昌.跨文化研究的世纪盛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比较文学,1999(4):150-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