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汉语语法特点与汉民族文化关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纵观汉语语法研究从草创、革新到创新发展近百年的历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语语法研究走的是一条探索汉语语法特点的艰辛之路。从最初的模仿,到今天建立起汉语自己的语法体系,人们对于汉语语法现象的研究已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接近于语言事实本身。这无疑为我们今天全面、综合地考察汉语语法的特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于汉语语法的特点,早在汉语语法学创立的初期就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马建忠在中国语法学的第一部著作《马氏文通》中就曾写到:“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变”,“中国文字无变化,乃以介字济其穷”,明显已注意到汉语动词、名词、代词不象拉丁语那样富有变化;而且书中还注意到了汉语主语的省略现象。其后,黎锦熙先生又指出,汉语是各词孤立的分析语,缺少词形变化,全靠词的排列来表达意思,并由此建立了“句本位”体系:同时还注意了形容词可以作谓语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高名凯先生又进一步指出,汉语言“在词序的安排和利用虚词方面比印欧语言丰富得多”,据此建立了以虚词和词序为纲的语法体系。王力先生也认为,汉语语法方而最大的特点有两个:①词序固定,②虚词的应用;同时还提出,汉语语法结构有“意合”特点,认为“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
出处 《民俗研究》 1996年第3期70-73,共4页 Folklo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