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了_1”和“了_2”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了_1”和“了_2”边勤奋一般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都把虚词性的、轻读的“了”分为“了1”和“了2”。“了1”是动态助词,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了。”是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等语气。十多年来关于“了1”和“了2”...
作者
边勤奋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18-121,共4页
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词尾“了”
语用功能
现代汉语
语法意义
自由隐现
动态助词
《中国语文》
区别方法
“没有”
研究与探索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1
1
金立鑫.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105-120.
被引量:101
2
杨云.
语尾“了”表示的几种时态─—“了”字研究系列之三[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6(1):39-44.
被引量:1
3
杨云.
词尾“了”和语尾“了”──“了”字研究系列之一[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5(1):28-31.
被引量:1
4
蒋勇敏.
汉译俄中俄语动词时和体的选择[J]
.外国语,1996,19(1):37-39.
被引量:1
5
刘永耕.
使令度和使令类动词的再分类[J]
.语文研究,2000(2):8-13.
被引量:22
6
陈忠.
“了”的隐现规律及其成因考察[J]
.汉语学习,2002(1):22-27.
被引量:22
7
仇栖锋.
汉语焦点问题研究综述[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7-90.
被引量:10
8
李永.
信息焦点与动词词义的虚化[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13-14.
被引量:2
9
刘勋宁.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98,(5).
10
董雪松.
俄语动词体使用的心理差异[J]
.蒲峪学刊,1995,15(3):46-4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崔雪梅.
兼语句“V_1+了”探析[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11):117-119.
被引量:1
2
王丽欣.
现代汉语助词“了、着、过”与俄语动词体的比较研究[J]
.北方论丛,2002(6):124-12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陈忠.
“了”的隐现规律及其成因考察[J]
.汉语学习,2002(1):22-27.
被引量:22
2
葛艳,吴焕宝.
浅析俄语动词体现象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1):161-162.
3
高霞,曹晓宏.
现代汉语“了”、“着”、“过”的相关研究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22-29.
被引量:5
4
陈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时体习得研究述评[J]
.海外华文教育,2016(2):165-173.
被引量:2
5
刘汉武,丁崇明.
汉语持续体标记“着”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J]
.海外华文教育,2018(1):54-65.
6
张品格.
汉语时间结构及表达方式研究综述[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4(1):129-136.
1
张燕来.
《红楼梦》中的“动+将+补”结构[J]
.中国语文,2004(2):170-171.
被引量:3
2
唐菁.
浅析语气助词“了2”的语法意义[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226-226.
被引量:1
3
袁卫华.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动态助词[J]
.理论月刊,2011(8):125-127.
4
刘芹芹.
《左传》中“再”和“又”的区别[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30-30.
5
赵侠.
叠字的新功能[J]
.阅读与写作,2009(4):14-14.
6
赵侠.
叠字的新功能[J]
.今日中学生,2009(4):15-15.
7
赵侠.
叠字的新功能[J]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9(7):55-55.
8
付义荣.
语言的研究和语料的使用——对《中国语文》近十年论文所用语料的统计分析[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2):28-32.
9
魏永秀.
谈《红楼梦》中“就是了”的作用[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8-79.
10
马利.
《歧路灯》中的动态助词“将”浅析[J]
.文学教育(中),2016,0(9):100-100.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