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代汉语反宾为主的句法及外动词的被动用法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古代汉语反宾为主的句法及外动词的被动用法谢质彬汉语中的外动词,在词性上没有主动、被动之分,但在用法上却有主动、被动之别。外动词带受事宾语时,是主动用法;而当受事宾语提到前面作主语时,就变成被动用法,整个句子也就由主动句变成被动句。这就是所谓“外动转受...
作者
谢质彬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2-35,40,共5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反宾为主
被动句
受事宾语
外动
句法
主语
吕氏春秋
韩非子
带宾语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3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73
1
孙良明.
古汉语有施事宾语[J]
.古汉语研究,2000(4):51-51.
被引量:3
2
陆俭明.
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
.汉语学报,2004(2):9-15.
被引量:43
3
刁晏斌.
论近代汉语受事主语句[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5):40-45.
被引量:12
4
徐烈炯,沈阳.
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J]
.当代语言学,1998(3):1-21.
被引量:73
5
姚振武.
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J]
.中国语文,1999(1):43-53.
被引量:46
6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8(6):452-462.
被引量:116
7
曹秀玲.
V前受事结构的功能及其表现形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2):52-61.
被引量:12
8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方言,1983,5(1):16-31.
被引量:498
9
顾阳.
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
.当代语言学,1996(3):1-16.
被引量:92
10
范晓.
“N受+V”句说略[J]
.语文研究,1994(2):7-1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1
1
贡献.
动词词库模型之解释力[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2):18-21.
2
宋亚云.
古汉语反宾为主句补说[J]
.中国语文,2007(3):245-247.
被引量:3
3
宋亚云.
《左传》反宾为主句考察[J]
.汉语学报,2007(2):24-30.
被引量:2
4
王树瑛.
也谈“冰雕”类复合词的结构及来源[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11):76-77.
5
张延俊.
一种特殊的被动形式——定中型被动式[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87-90.
被引量:2
6
高迎泽.
施受同辞辨[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34-38.
被引量:2
7
袁健惠.
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2):83-90.
8
赵林晓.
试论上古汉语中的“受事·动词·施事”句[J]
.殷都学刊,2013,34(2):93-98.
9
张宏国.
“糟了”的语义演变与语法化[J]
.汉语学习,2016(6):52-60.
被引量:5
10
杨荣祥.
上古汉语结果自足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J]
.语文研究,2017(1):11-17.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李小术,李金妹.
“方式+结果”动词及其语义突显——来自汉语工具动词“剪、切、锯、剃、磨”的实证数据[J]
.绥化学院学报,2023,43(5):82-85.
2
刘街生.
现代汉语的反身宾语句[J]
.语言研究,2009,29(1):76-80.
被引量:1
3
聂小丽.
现代汉语词典被动式释文考察[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2):61-65.
4
张延俊.
杜甫诗“香稻”联句法新解[J]
.语文知识,2013(1):33-34.
5
赵林晓.
试论上古汉语中的“受事·动词·施事”句[J]
.殷都学刊,2013,34(2):93-98.
6
刘顺.
汉语无标记受事主语句的历时演变[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36-43.
7
韩笑,冯丽萍.
汉语句法实现中的生命度效应及其产生原因[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6):75-89.
被引量:1
8
李林.
鄂西利川方言表程度的构式——以“-X不过/得很、稀奇、要死/糟了/死了”为例[J]
.龙岩学院学报,2017,35(4):34-41.
被引量:4
9
张宏国.
构式化与构式化等级——基于反预期类“X了”构式的考察[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1):91-99.
被引量:4
10
俞理明,王春燕.
上古汉语“折”的语义-句法互动及其语义类别[J]
.古汉语研究,2020,0(1):35-40.
被引量:1
1
刘利红.
被动标记“被”、“叫”、“让”、“给”语法化程度的差异[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9):114-116.
被引量:3
2
何亮.
方言中“等”字表被动的成因探析[J]
.语言科学,2005,4(1):40-45.
被引量:15
3
曾海清.
"给给"刍议[J]
.当代旅游(下旬刊),2010(5):199-200.
4
余金枝.
湘西苗语被动句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107-113.
被引量:5
5
邓婷.
浅析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技巧[J]
.青年与社会(下),2014(2):224-224.
6
宋亚云.
古汉语反宾为主句补说[J]
.中国语文,2007(3):245-247.
被引量:3
7
王恩旭.
汉语典型不及物动词被动用法的共性与个性[J]
.现代外语,2012,35(3):230-237.
被引量:1
8
丁晓光.
简谈古汉语词类活用问题[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97,17(1):47-49.
9
张虹倩.
也论“教”的使役和被动之间的转换[J]
.宜宾学院学报,2009,9(11):72-75.
被引量:3
10
齐世昌.
古汉语使之被动用法[J]
.古汉语研究,1993(4):22-26.
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